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环境工程>广西岩溶含水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研究

广西岩溶含水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研究

资料类别:环境工程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2.11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1-05-06 13:20:22



推荐标签: 岩溶 转化 广西 污染物 有机 迁移 持久性 含水层 迁移

内容简介

广西岩溶含水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研究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广西岩溶含水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研究》基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全球迁移和归趋的蒸馏效应机制,结合岩溶地区地质地貌特征和环境特点,以广西桂林大岩岩溶洞穴为例,论述了有机氯农药和多环芳烃在岩溶环境中的传输与交换过程以及陷阱效应的形成机制。全书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基本特点及国内外近期研究进展、岩溶地区地貌以及环境特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岩溶环境中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来源解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岩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土气交换作用等。《广西岩溶含水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研究》收录了丰富的研究数据,力求为广西岩溶地区水资源保护与岩溶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本书可供从事环境科学、岩溶环境学、地下水资源保护、环境地球化学、水文地质等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现状及趋势
1.1.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定义和特性
1.1.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分类
1.1.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状
1.1.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大气传输
1.1.5 土壤对POPs的吸附和POPs在大气-土壤界面的环境行为
1.1.6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模型
1.2 国内外关于岩溶地区研究现状及趋势
1.2.1 有关岩溶的含义和研究
1.2.2 岩溶洞穴的研究进展
1.2.3 岩溶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

第2章 岩溶地区的环境地质条件
2.1 研究区地质地貌特征
2.1.1 地形地质概况
2.1.2 所选研究区域——大岩洞穴概况
2.2 研究区气象水文条件
2.2.1 气候条件
2.2.2 水文条件
2.3 研究区域环境状况及研究基础

第3章 工作方法和样品测试
3.1 工作方法
3.1.1 工作思路
3.1.2 采样布局和采样过程
3.2 样品分析
3.2.1 实验室准备
3.2.2 有机质分离
3.2.3 仪器分析
3.2.4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QA/QC检验)

第4章 岩溶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4.1 岩溶区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浓度与分布
4.1.1 研究区域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和分布
4.1.2 研究区域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和分布
4.2 岩溶区大气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浓度与分布
4.2.1 研究区域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和分布
4.2.2 研究区域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和分布
4.3 岩溶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4.3.1 研究区域土壤和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4.3.2 研究区域土壤和大气中多环芳烃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4.4 研究区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来源解析
4.5 小结

第5章 岩溶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大气传输动力学研究
5.1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传输研究
5.1.1 POPs环境传输模型
5.1.2 岩溶洞穴环境物质的传输模式
5.2 有机氯农药在大气中的传输动力学研究
5.2.1 HCH的传输模型研究
5.2.2 DDT的传榆模型研究
5.3 多环芳烃在大气中的传输模型研究
5.3.1 PAHs的传输模型研究
5.3.2 多环芳烃传输模型参数研究
5.4 小结

第6章 岩溶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大气-土壤交换作用
……
主要结论

上一章:“活性污泥-生物膜”处理废水复合生物工艺 下一章:海峡西岸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调控机制

相关文章

黄土中石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与土壤修复研究 城市污泥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研究进展 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场地环境风险管理技术研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其防治 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管理 重点区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现状及其管理对策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被动采样与区域大气传输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场地风险控制与环境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