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环境工程>海洋环境中的POPs污染及其分析监测技术

海洋环境中的POPs污染及其分析监测技术

资料类别:环境工程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0.82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1-05-08 10:33:06



推荐标签: 技术 监测 分析 污染 海洋环境 及其

内容简介

海洋环境中的POPs污染及其分析监测技术
作者:王新红,郑金树 编著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王新红,博士,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2001年获厦门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博士学位,日前主要从事近岸海洋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地球化学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困际环境毒理与化学学会(SETAC)、困际空气质量与废弃物管理学会(AWMA)、中国海洋环境学会会员,《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特约编委。主持并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纂金,发表POPs有关文章50余篇,研究成果获福建省科学奖二等奖。
目录
第1章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1.1 POPs的性质
 1.2 POPs的种类及来源
 1.3 POPs的全球大气迁移机制
1.3.1 全球蒸馏
1.3.2 “蚱蜢效应”
1.3.3 POPs全球归趋的其他影响因素
1.3.4 描述POPs区域或全球归趋的参数及标准
 1.4 POPs对生态系统和生物的有害影响
1.4.1 对免疫系统的毒性效应
1.4.2 对內分泌系统的影响
1.4.3 对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1.4.4 致癌致畸变作用
1.4.5 其他毒性
 1.5 POPs健康风险评价
1.5.1 健康风险评价
1.5.2 POPs的健康风险评价
 参考文献
第2章 典型POPs的物理化学性质
2.1 多环芳烃(PAHs)
2.1.1 PAHs的定义
2.1.2 PAHs的物理化学性质
2.1.3 PAHs的来源
2.1.4 PAHs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1.5 PAHs的毒性
 2.2 有机氯农药(OCPs)
2.2.1 0CPs的理化性质
2.2.2 0CPs的来源
2.2.3 0CPs的种类
 2.3 多氯联苯(PCBs)
2.3.1 PCBs的物理化学性质
2.3.2 PCBs生产使用情况
2.3.3 PCBs的环境行为
 2.4 多溴联苯醚(PBDEs)
2.4.1 PBDEs的物理化学性质
2.4.2 PBDEs的生产使用情况
2.4.3 PBDEs的来源
2.4.4 PBDEs的污染水平
2.4.5 PBDEs在海洋环境中的污染
2.4.6 PBDEs污染的变化趋势
2.4.7 PBDEs在生物体內的代谢和毒性效应
2.4.8 PBDEs的控制措施
 2.5 有机锡化合物(OTs)
2.5.1 OTs的物理化学性质
2.5.2 OTs的生产和使用
2.5.3 海洋环境中OZs的来源、分布
2.5.4 OTs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2.5.5 OTs的毒性
2.5.6 国外OTs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我?立法现状
 2.6 烷基酚(APs)
2.6.1 APs的物理化学性质
2.6.2 APs的生产和使用
2.6.3 APs的环境行为
2.6.4 APs毒性效应
 2.7 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和全氟辛酸(PFOA)
2.7.1 PFOS和PFOA的性质
2.7.2 PFOS和PFOA的生产使用情况
2.7.3 PFOS和PFOA在环境申的迁移转化行为
2.7.4 PFOS和PFOA的污染现状
2.7.5 PFOS和PFOA的毒性研究
2.7.6 PFOS和PFOA控制措施和研究趋势
 参考文献
第3章 海洋环境中POPs研究的一些科学问题
第4章 海洋环境中POPs的污染现状
第5章 海洋环境中POPs的分析检测技术

上一章: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概论 下一章: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场地环境风险管理技术研究

相关文章

水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监测技术 环境POPs监测分析方法 DB37/T 3244-2018 突发海洋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化学污染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场地风险控制与环境修复 微弧氧化技术及其在海洋环境中的应用 快速检测技术及在环境污染与应急事故监测中的应用 POPs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中的相关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