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4期(总第139期)
经源与节社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POPs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
王秋娟,唐韬,李启蓝,郑荣周,黄晓荣
(荣昌区环境监测站,重庆402460)
2017年4月
摘要:主要图绕土壤中POPs及其复合污染修复植物的筛选及植物修复过程中POPs的迁移行为进行论述,以期为环境管理提出基础性参考
关键词:POPs;植物修复;植物筛选
中图分类号:X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02-(2017)04009602
PhytoremediationTechnologyforContaminated SoilwithPOPs WANG Qiujuan,TANG Tao, LI Qilan,ZHENG Rongzhou,HUANG Xiaorong(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in Rongchang District, Chongqing 40246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POPs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in soil, the screening of plant for restoration with compound pollution and the migration behavior of POPs in phytoremedi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c references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Key words: POPs; phytoremediation; plant screening
0引言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受各种有机污染物或化学品污染的农田总计6000×10*m多,每年出产的主要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率多达16%~20%,
多环芳烃
(PAHs)超标率高达20%以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几乎遍及地球的每个角落,广泛分布于大气、
水体、土壤和生物体内,具有长期残留性
、生物蓄积
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的特点!,可通过作物的吸收、在作物体内积累,大大加剧了作物体内的有机污染物浓度,以致出现中国农产品有机污染物残留超标等现象,由于农药残留量等超标,中国橙的优质率仅为3%,而巴西、美国等地的橙类优质率达90%以上,土壤 POPs的污染大大降低了中国农产品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影响中国经济文好文快发展 1POPs污染及其危害
土壤中的POPs可挥发进入大气,随地表径流污染附近的地表水、吸附于土壤表面或有机质中、随降雨或灌溉水向下迁移、通过土壤剖面形成垂直分布,直接渗透到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而且会通过生物富集等作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据调查,在许多重点地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而导致癌症等疾病和死亡率明显高于被污染的对照区数倍到10倍国;但是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稳定性,容易被忽略,因此为确保中国土壤环境质量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健康,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状况,农田区域土壤POPs污染应得到足够的关注。目前,如何有效的去除土壤中POPs及其复合污
收稿日期:2016-11-20
第一作者简介:王秋娟,1986年生,女,陕西渭南人,2012年毕业
于东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颈士,工程师。· 96·
染已成为研究热点围,寻求能够广泛应用、安全、低成本、具有环境友好型的土壤污染环境修复技术也成为
环境工作者的关注点。 2土壤植物修复技术
近年来,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土壤修复技术,其中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土壤、植物和微生物来共同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污染物技术,由于操作简便、投资少、持效长、具有较好的环境美化价值、发展潜力巨大而被人们广泛的关注用,但大多数的植物对POPs 吸附能力低、吸附效率较差,使植物修复土填技术较难广泛开展,因此如何筛选高效修复POPs污染土壤的植物,明确POPs在土壤和植物间的迁移及其修复机理
是土壤污染植物修复技术高效使用的关键。 2.1
植物的筛选
寻找和筛选土壤修复所依赖的植物是目前植物修复技术研究的难点,目前研究表明,用于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植物应该具有较好的抗病虫害能力,能够有较快和较高的吸附效率,能同时降解或积累吸附较多种污染物,无论在高浓度污染土块还是低浓度污染土
交好的积累和吸附效率,同时应能富集较
填都应该有较
大含量的污染物,并且根系应较为发达,生长更替快。植物吸收污染物质的效率与其本身的生物学性状、植物的脂含量及吸收机制等有关。不同植物对污染物的吸附、积累、代谢能力不同;不同生长阶段的修复植物对土壤中污染物的吸收和积累速率有差异间。不同的植物种类对POPs的吸收机制也存在差异,即使同类作物之间也会有所差别。一般认为修复植物的根际越大,对土壤中各种污染物的吸收、积累和降解作用越强;须根由于生长在表层土壤,表面积也大,所以须根对土壤中污染物的吸收积累和降解作用比主根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