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矿山煤矿>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压力研究

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压力研究

资料类别:矿山煤矿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3.23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1-04-30 14:48:43



推荐标签: 环境 矿产 研究 压力 资源开发

内容简介

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压力研究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环境压力是评价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问题的定量指标。《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压力研究》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基本理论,构建了由8个分账户组成的矿产资源开发物质流账户体系及11个物质流基础指标和20个衍生指标;将水资源地作为第7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纳入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建立了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足迹的概念体系,并据此提出了由消费生态足迹、地质灾害生态足迹和污染生态足迹构成的矿产资源开发综合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其中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足迹清单包括了3类共11项。在界定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压力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由总量指标、承载力指标、强度指标和效率指标4类9项组成的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压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该指标体系能够分析不同目标下的环境减压条件。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环境压力评价表明其生态环境处于超载状态,在构建环境减压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4个方面的环境减压对策。《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压力研究》可作为地矿类专业相关人员科学研究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地学类、管理学类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用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矿产资源开发量的增加产生了较严重的环境问题
1.1.2 各国政府重视矿山环境问题的治理
1.1.3 研究环境问题是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基础
1.1.4 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问题应该定量化研究
1.2 相关研究进展
1.2.1 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
1.2.2 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影响的评价
1.2.3 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1.2.4 矿产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
1.2.5 物质流分析方法
1.2.6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
1.3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主要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小结
第2章 矿产资源开发的物质流分析
2.1 物质流分析的基本理论
2.1.1 从代谢论到物质流核算
2.1.2 物质流分析的基本观点
2.1.3 物质流分析的基本方法
2.1.4 物质流分析的系统边界
2.1.5 物质流核算项目的分类
2.1.6 物质流核算的指标
2.2 矿产资源开发的物质流账户
2.2.1 矿产资源开发物质代谢及其特征
2.2.2 矿产资源开发物质流核算的意义
2.2.3 矿产资源开发物质流核算的方法
2.2.4 矿产资源开发物质流账户体系
2.3 矿产资源开发的物质流指标
2.3.1 矿产资源开发的物质流基础指标
2.3.2 矿产资源开发的物质流衍生指标
2.4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包袱
2.4.1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包袱的计算原则
2.4.2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包袱的计算公式
2.4.3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包袱系数
2.5 小结
第3章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占用研究
3.1 基于生态足迹的生态占用分析
3.2 生态足迹分析的基本理论
3.2.1 生态足迹的内涵
3.2.2 生态足迹的理论基础
3.2.3 生态足迹的相关概念
3.2.4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3.3 水资源生态足迹
3.3.1 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概念
3.3.2 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3.4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足迹概念的建立
3.4.1 矿产资源开发的特点
3.4.2 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途径
3.4.3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系统
3.4.4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足迹
3.5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足迹清单
3.5.1 矿产资源开发综合生态足迹的提出
3.5.2 矿产资源开发消费生态足迹清单
3.5.3 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灾害生态足迹清单
3.5.4 矿产资源开发污染生态足迹清单
3.5.5 矿产资源开发综合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3.6 小结
第4章 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压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第5章 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环境压力评价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上一章:惯性圆锥破碎机 下一章:矿区环境高分辨率遥感监测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相关文章

矿产开发的资源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 淮河流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演变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三江平原水资源开发环境效应及调控机理研究 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中央苏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特色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规划开发战略选择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 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补偿问题探讨 中南地区矿产资源特征与矿山开发环境地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