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研究
钻孔咬合桩围护结构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实用研究
刘承良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就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采用钻孔咬合桩围护方案施工及其效果,进行利弊削析,以
“为后续的深基坑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钻孔咬合桩深基坑施工工艺
围护结构是深基坑工程的主要分部,采用合理的围
护结构形式是确保深基坑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地铁工程建设中全地下地铁车站均为深基坑,其支护形式多样,整体要求很高,因此选择一种既能确保质量文能相对降低造价,同时满足合理工期要求的围护结构形式也就成了地铁深基坑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关于各种围护结构形式施工成功示例的较多,且多有成熟的理论和经验参考。但对各种围护结构形式的利弊分析较少,在选择围护结构方案的过程中,不能选择满足工程实际需
要的围护结构形式。 1设计概况
某地铁车站标准宽度为20.70m,车站全长 204.7m。该站覆盖土厚约为3.4m,基坑最大开挖深度 18.5m,主体围护结构采用钻孔咬合桩及钢管内撑,内撑采用s600mm的钢管。
钻孔咬合桩,桩径1m,相邻两桩咬合部不小于 250mm,桩长为26m~29.2m,共有700根桩。咬合桩分为A桩和B桩,A桩为C30水下钢筋混凝土,B桩为
C15超缓凝水下混凝土。 2地址特征
车站场地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第I陆相层、第Ⅱ海相层、第Ⅱ陆相层、第IV陆相层,岩性主要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粉土及淤泥质粉质粘土。
地表普遍分布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岩性为杂
填及系填土,土质不均,结构松散,密实程度差。
第I陆相层,岩性为粉质粘土、工程性质尚好。
第1海相层岩性为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土为主,粉质粘土夹有大量粉土薄层,工程性质较差。
第Ⅱ陆相层上部为糊沼相沉积层,该层厚度较小,万方数据
工程性质较差;下部为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以可塑状粉质粘土为主,夹粉土,含姜石及贝壳,底部出现“混粒土”。该层土质较密实,为良好的持力层。
第Ⅱ陆相层有粉土、粉砂、粉质粘土组成,含姜石。
本层工程性质及抗震性较好。
3施工工艺流程 3.1施工技术
钻孔咬合桩全称为液压摇动式全套管灌注桩。在成孔时,通过液压设备将套管旋转压人土体,形成围护后,在套管内采用抓斗或者靛挖取土。遇到坚硬障碍物时,可用冲击钻处理。到达设计深度后,进行混凝土灌注,同时提升钢套管,形成灌注桩。
桩的排列方式为一根钢筋混凝土桩(A桩)和一根素混凝土桩(B桩)间隔布置。施工时利用混凝土超缓凝的性能,先施工B桩,在B桩混凝土凝固前进行A桩施工。A桩施工时采用全套管钻机切割掉与相邻B桩相交部分的混凝土,实现A、B桩间咬合。施工中由于先后施工的原因会出现冷接缝,围护结构需闭合时由于起始桩混凝土已经凝固无法切割,从而无法实现咬合。在施工中在排接头的位置设置砂桩(成孔后用砂灌满),接头时将砂挖出灌注混凝土即可,砂桩设置于钢筋桩的位置。钻孔咬合桩平面布置示意图如下:
混凝土号编拉位混凝土导编
L2222522 图1咬合桩导墙平面示意图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