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8月
建村园装饰
某基坑事故实例
叶爱丽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350025)
商要:结合工程实例对基坑工程事故进行分新,并找出原图。摘
关键词:基坑工程;基坑事故
中图分类号:TU753
1前言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38(2015)34009902 3工程事故
近年来在基坑支护设计中往往面临挖深大、面积广、土质差等困难,工程事故也时有发生,如何确保基坑安全,使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合理结合,是值得研究的。现以一基坑工程事故为例。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本项目A位于宁德市东侨区。该基坑项目平面呈十字形,周边环境复杂。场地东北侧、东南侧、西北侧、西南侧为同时在建的其它项目,东侧、南侧、西侧、北侧均紧邻道路,交通便捷,拟建建筑与周边建筑均采用PHC管桩基础,周边建筑均设置一层地下室。本项目设置一层地下室,局部为两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 4.25~9.35m,基坑周长约2000m-该项目采用围护桩(灌注桩、钢板桩)+预应力扩孔错案、土钉增、放坡等多种支护型式进行支护。
2.2工程地质概况
基坑开挖范围内的主要土层为:杂填土,呈松散状,层厚 1.85-5.80m:淤泥,呈流塑状,含水量为56.7~74.0%,层厚11.70~ 17.80m:含泥卵石,含量分布不均,均匀性较差,层厚7.30-14.60m-土层指标如下:杂填土=16.5kN/m,C=5.0kPa+=13.0° 淤泥=16.0kN/m,C=8.3kPa,Φ=4.6°;含泥卵石y=21.0kN/m*,C 0kPa,35°
52925256
525252525
然光线的应用效率并不高,而且根据光照角度,建筑空间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目前使用较多的采光技术可以充分利用间接方式,不但解决了光线受限的间题,同时增如建筑自然光源的使用,降低照明能源的消耗。比如说光井,通过光线的传导,增如自然光线的利用率,可以在地面安置光井,应用于地下室或地下车库的照明等,是非常好的自然资源应用方式,充分的体现了建筑的绿色环保。
2.6风能技术的应用
除了太阳能外,风能也是非常好的自然能源之一,环保而且应用方便,风能的应用主要是集中在电能的转换上,通过风能转换装置,将风能转换成电能储备起来,需要时供给建筑内的照明,能够良好的环节建筑能源的能源消耗。而且,风能可以和太阳能综合利用,在大风天气,对于阳光的利用受到限制,这时就
可以发挥风能储备的作用。而晴天,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增加室内照明,太阳能发电储备等,风能和太阳能的交替使用,能够
事故面 3.1
施工技术
发生事故的剖面位于地下室北侧,长度约为70m-A项目与在建B项目相邻处。A项目该位置剖面设计开挖深度约7.15m 采用1000@1500灌注桩+2道预应力扩孔锚索支护方式,上部 2m放坡。灌注桩桩长15m,第一道锚索长度为25m,第二道锚索长度为18m,错索扩孔直径为500mm,端部1m扩孔至600mm 根据勘察报告据示:该副面泥层厚度约为16m,扩孔锚索错固段均设置在淤泥层中:灌注桩桩端有0.50~1.0m进入含泥卵石层。项目B设置一层地下室,工程桩为PHC管桩,开挖深度约为 3m,即基坑底标高约在A项目冠架底标高,项目B采用土钉墙支护型式.A项目与B项目地下室外墙间距离约30m.支护剖面详见图1。
3.2事故发生现场施工情况
该事故时,项目B的地下室已施工完成,地下室外墙均已回填完毕,主体结构已施工至地上5层,地面正在进行路面施工。路面需土方回填,回填高度为1m。土方回填时采用大型机械进行碾压。项目A此时的开挖深度约为5.5m,第二道铺索已施工完成。原设计第二道错索采用钢篇混凝土腰梁,实际施工时采用双拼槽钢。
事故发生情况
3.3
事故发生时,坡项2m放坡均期据,围护桩向场地内倾覆,冠
2 5 2 2 5 2 2 5 2 2 2 5 2
最大化的应用自然资源,大大增加了建筑的环保性能。
总结
根据目前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绿色环保的施工技术正成为未来的主流发展趋势,建筑事业也想着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方向进步发展。节能施工技术进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有了很大的突破,环保性能和经济性能都有很好的保障,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大力推进绿色环保施工技术的使用,是确保建筑事业平稳发展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戏军华,徐建德.浅谈建筑施工节能技术[J].科技资讯,2011(24)[2]黄建文.浅谈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应用M.陕西建筑,2011(03》[3]刘永红.房屋建筑节能施工技术探析[3].科技广场,2011(02)
收稿日期:2015-8-3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