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6月
建莉国装饰
地质·勘察·测绘
关于广州市深基坑数据上传的监测技术与方法
王崇宇
(广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80)
摘要;浅要就速深基统安全监测数据上传的监测技术及方法关键词:深基统:数据上传;变形监测技术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TU433
引言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38(2016)24-018903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下室的建设日益增多,相应的基坑工程也随之增多,开挖深度越来越大。基坑开挖是一项复杂的地下工程。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地下工程施工质量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又难以准确鉴别,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大,失事
后果严重,因此施工阶段的安全监测对保证基坑安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意义重大。
为进一步加强地下工程及深基坑工程的监测管理,规范地下工程及深基坑安全监测工作,有效防范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广州市建委组织开发了“地下工程及深基坑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监测系统),并于2013年5月1日起正式运行。
基坑工程安全监测中常规监测项目包括:水平位移监测、沉降监测、测斜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应力应变监测和邀视检查等,本文重点论述此几个项目满足数据上传要求的监测技术及方法, 1监测实施
1.1水平位移(支护结构顶部、周边建筑物、周边地面、周边管线等)
1.1.1基准点及费测点理设
(1)基准点埋设:在场地外围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固处,埋设三个控制点(观测墩),或在稳固建筑物上设置3个棱镜,以此作为测量的基准点:另根据场地现场实际情况在基坑转角位置埋设两个工作基点(观测墩),用于日常观测工作,埋设方法如图1所示:在混凝土地面上钻孔,深200mm,孔内埋设直径12mm的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墩,墩的尺寸为:长×宽×高=300mm×300mmx 1200mm,在墩的中间增加加强钢筋,墩顶部设强制对中螺栓和仪器整平钢板,以控制点组成一个边角控制网,另外选取远处的个固定目标(天线尖)TO作为定向及检查。
图丨水平位移工作基点(观测圾)理设示意图(单位:mm)
(2)监测点埋设:在基坑支护结构顶部、周边建筑物、地面及管线埋设监测点。埋设方法如图2所示采用冲击钻孔置入式,预埋监测点,并浇筑混凝土墩固封,使之与待测对象牢固地联结成一个整体,标志中心刻细"十"字(采用小棱镜或反射贴片,则预
埋带螺纹端头的短筋,要求与测点固定板螺照相符)。 1.1.2监测方法
采用极坐标法进行观测.极坐标法是利用数学中的极坐标原
图2监测点埋设示意图
理,以两个已知点为坐标轴,以其中一个点为极点建立极坐标系:测定观测点到极点的距离,测定观测点与已知坐标轴的角度,来计算观测点的坐标,图3所示。
ni+(tta 图3极坐标法
每次观测前先将工作基点与基准点进行联测检校,以确保工作基点稳定性。
对监测点按一测回进行观测.以连续观测3次的平均值作为监测点的初始值。
详细观测方法如下:
(1)在工作基点架设全站仪进行设站,按盘左、盘右照准已知点进行后视坐标定向:
(2)依次按盘左、盘右照准各监测点,各观测一次,以相同点名保存观测数据:首次观测时,观测基坑转角点,用于设定虚拟断面:
(3)待全部监测点观测完毕后,再次按盘左、盘右照准后视点,各观测一次,以提高观测精度。
在记录外业观测数据的同时,记录天气及施工进度等情况 1.1.3数据处理
假定基坑如图4所示。假定测点A(XA,YA)),测点B(XB, YB),DM1、DM2为基坑转角点用于设定虚拟段面。基坑各直线段中所设的监测点划分为同一断面
图4基坑断面及监测点示意图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