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l.41,No.6 December,2015
の三建材
Sichuan Building Materials
浅析BIM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
王晓维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现阶段国家在工程建设方面也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造成工程建设的规模也在不断地增大,然而这一切的改变也使我国的工程建设项目出现了新的特点:如由于规模的增大,项目的建设环境也变得更加的复杂、技术要求更加先进、并且项目实施中的不确定性风险也大大增加。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工程项目还存在着工作效率偏低、工程成本浪费严重、工程管理手段落后,各阶段信息流失严重等问题。BIM技术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希望,本论文将结合工程实例简单地研究当BM技术应用到建筑全寿命周期中后对建筑业所带来的巨大改变。
关键词:BIM:全生命周期;信息流失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4011(2015)06026802 DOI :10.3969/j. issn. 1672 4011.2015.06. 137
0前言
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技术虽然还在不断的提高,但是与快速进步的工程建设技术相比,仍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自从进人信息化时代后,信息技术推动了很多行业的大力发展,如汽车、航天、互联网、机械制造等在新的信息技术和生产流程的帮助下获得了巨大的提高。然而建筑行业的生产效率的增长却没能跟上其他行业的步伐。自从BIM 技术的出现,使建筑行业的人们看到了希望,通过应用 BIM技术创新,整合并利用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所需要的信息,不仅能够缩短建设工程所需时间、节约资源成本,同时还可以帮助所有工程参与者提高决策效率和设计质量。本文将结合工程实例来研究BIM技术在建设工程项
目中的价值, 1BIM技术
BIM的全称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事物,是一个通过构建并使用数字化信息模型,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设计管理、施工管理和运营维护的过程,下面通过图1向大家表述一下其与
大家所熟知的CAD的区别,便于大家理解。 2BIM技术在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应用
全建筑生命周期即BLM,全称BuildingLifecycleMan-agement,是建筑工程项目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营维护,直至拆除为止的全过程。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技术含量高、施工周期长、风险高、涉及单位众多等特点,因此,
作者简介:王晓维(1992-),女,陕西成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68·
第41卷第6期 2015年12月
全建筑生命周期的划分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我们将全建筑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
CAD
基本上一个软件就可以解决问题
只改变了生产工具,没有改变生产的内窄
更多地表现为个体运动,一个人使用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使用者就是利益的获得者
成果是静态的、平面的、纸张可以作为承载和传递的媒介
需要一组软件才可以解决问题既改变了生产的工具,又改变了生产的内容
更多地表现为团体运动,越多的项目成员使用价值越高,使用者和利益获得者不一定一致
成果是动态的、多维的,必须借助电脑和软件来承载和传递
图1CAD和BIM相异之处分析
2.1BIM技术在建设项目规划阶段的应用
项目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业主要正确定位产品和市场的关系,BIM技术刚好能够帮助项目各方在此阶段做出使市场收益最大化的工作。BIM技术可以为项目在各方面的可行性论证做出有利的帮助,提高论证可靠性和准确性。在规划阶段,业主需要确定项目在各个方面是否满足要求,就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但是BIM技术可以为业主提供大概的模型,使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拟、分析,从而达到缩短工期,节约成本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实例:广东某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14.7方m 包括3层地下室、3层商业裙楼(高度24.150m)、29层塔楼(高度148.650m),总建筑高度149.500m。建筑工程等级为特级,地下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塔楼为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地上裙房为钢结构。项目功能为大型商务办公建筑,兼有少量商业及展览功能。在项目规划阶段,设计师应用BIM的思路为各项应用基于同一模型不断深化,实现从设计模型、施工模型、4D模型的有序无缝链接,保持本项目BIM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2.2BIM技术在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应用
在项目设计阶段,BIM技术让建筑设计从二维模型走向三维模型,是继CAD后建筑设计的第二次革命。BIM技术的应用,使设计师不在只是二维图纸的表达,使复杂的建筑结构以三维形态的方式出现在各参建方的面前,使业主尽早知道自已投资项目的成果
实例:某体育场建成于2010年,可容纳50000人,是第一座完全依靠参数化设计手段完成的体育场馆。整个设计希望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同时建筑本身又要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所以,设计采用一个自由的曲线形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