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浅谈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与实现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与实现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25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30 14:05:50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与实现 2014年第24期(总第153期)
江西建材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与实现
■李志华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一队,江西
鹰潭
335000
摘要: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益发展,通现出了大量的高新技术,建筑行业中
也同样如此,大量的统技术逐渐被高新科学技术所代替,若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计算机处理技术的目益完善,已经形成了集岩土工程模型建立、数字化、数据库管理和特征分析等操作于一身的一体化系统,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岩土工程期案技术存在的同题恩与岩土工程据察数字化技术与实现的初步探讨,希望能为工程励案提供一定的参考,确保工程设计的准确、可靠。
关键词:岩土工程期察数字化技术实现方法
岩土工程勘察作为工程设计的首要工作,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工期、安全和综合效益。岩土工程信息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地层界面、地下水位分布、断层、风化层的具体厚度、物理和化学动探资料等,这些资科具有一定的高散性,通常不能完全发挥自身的价值,岩土工程技术人员无法借助这些数据分析工程现场地质参数的分布规律。另外,对这些岩土工程资料科的分析和解释单纯停留在二维、静态的表达层面,无法准确反映其空间变化规律,进而难以使人们深人理解,自然也不能满足岩土工程多变的空间分析要求。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勘察资料过于地质化 1.1
勘案部门因内部长期条块分割的影响,出现工程期案和工程设计分散作业的局面,另外,岩土工程规范编制、新型技术和新方法应用滞后于工程要求,专业设置过于详细,岩土工程自身的独特性,工程设计和期察之间脱节程度严重,勘察人员在勘察地质时,通过专业的术语来记录地质信息,且地质动察信息自身要求详组具体,导致工程设计无法有效理解工程期察人员提供的数据资料,且期累人员很难全程参与工程设计,工程设计人员因自身专业本平有限,无法深入理解勘案信息,
因此,期察资料过于地质化,造或了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1.2期信息数宇化程度不高
图表、文学等是工程期案信息的主要表达方式,其中定性描述的内容居多,这不仅会影响融察设计人员对信息的理解程度,还会制约勘察信息的处理和应用,
1.3数字化地图和设计系统之间连贯性不足
地形图是整个岩土工程设计系筑的基础,地形图所显示的数据,也是设计系统的基确,一切设计均源自地形图中的基础数据。虽然,传统的工程勘察技术中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数字化,但是,技术发展尚不成熟,与目前应用较多的CAD设计软件接口的连贯性不足,无法实现有效的数据对接,阻碍了CAD设计软件的进行,因此,为将地形图中的基础数据充分应用在CAD设计软件中,同时保证CAD设计软件的正带使用,工程设计人员应将勘察资料再次数字化,以此来匹配CAD设计敦件。然而,由于期察和设计这两者存在的专业差异和跨度,导致对地形图基础数据进行数字化时,存在部分信息失准或者失真的可能性,这将影响后续工序进行,从而制约整个者土工程的正常进行
2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与实现 2.1岩土工程数宇化模型的建立
表面模型法是当前较为常用的地质建模方法,也被称为数字表面模型,具体是指通过准确表示工程地质体的外表面,以此来体现均质地体的一种建模方法,其数据源自通过测点获得的大量具有一定高散性的测点资料,主要由测点的几何特征数据和基本属性特征数据组成,再利用数据进一步分析结果重构地质体界面。可以将此种方法抽象为将大量相同属性的测点依据特定的规则将其相连,形成网状曲面片,从
· 242·
勘察与测绘
而明确整个地顶体的空间属性,能以不同的方法来表示表面,其中数学模型法和图示模型法是较为常用的两种方法,本文中探讨的主要是后者。图示模型法又包含规则与不规则格网法、边界表示法等,其中本文选择不规则格网法,下面将对其进行具体的讨论分析。
不规则格网法具体是指通过区域中数量有限的点,将本区域划分成相连的三角面网络,该区域中的所有点均落在三角面的边长、内部或者顶点,点若不在三角面的顶点上,则需借助线性插值的方法才能获得此点的数字属性值,因此,不规则格网法索属于三维空间的分段线性模型,且连续不可微。在记录这种模型时,应详细记录区域中的所有点和三角形,造常记录工作均由立体坐标轴完成,借助X、Y、Z这三条坐标轴完成记录,这种记录方式具有以下特点:对于某个三角形,在查询其三个顶点的基本属性和查询与其相邻的三角形耗时是定长的。顺着直线的方向计算地形副面线时,效率较高,另外,也可以在此基确上适当增设其它变化,以此来提升部分特殊运算的效率
2.2
岩土工程数字化励察数揭库系统
若想构建成熟的岩土工程数字化助察数据库,首先,我们应结合若
土工程的具体特点构建一个概念模型,且具有完整性;然后,借助既念模型深入分析,从而构建一个或热的数据库。构建数据库模型的过程中,在考虑数据库和君土工程勘察技术之间联系的同时,还应能直观地映射数据库模型的功能,从而使工程勘案数字化技术更加或热;最后,构建数据库时,应全面兼顾原始数据、中间数据和最终数据,其中原始数据主要包含测点信息性质数据以及几何性质数据的位置信息这两种数据,中间数据是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自动生或的为用户所用的具体的操作信息,最终数据是在中间数据的基础上生成的,主要由图形资料、文档资料构成,原始数据、中间数据和最终数据均应包含在岩土工程数字化勘察数据库系统中。
3
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的改进和融察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时代
发展的必然,而岩土工程期案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现阶段部分工程期票数字化技术间题还未完全解决,且我国数字化期察领域的人才比较缺乏,因此,为进一步推进岩土工程,应注重勘察数字化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紧追时代发展步伐,广泛应用岩土工程
期察数字化技术。参考文献
[1]徐庆方.岩土工程期察数字化技术应用探讨[J].地球,2013,(11)
79 79,82.
[2]宋晓东.基于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
论研究(电子股),2013,(18)
[3]代报吕.若土工程期案数字化技术应用探讨[J]-低碳世界,2014(13) :124 124,125.
[4]罗永康.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与实现[J].大科技,2014,(12): 215 215,216
[5】岁琼.岩土工程期察数学化技术及实现分析[-商品与顶量(科教
与法),2014,(1):8586.
作者简介:李志华(1986年生),男,助理工程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若土工程或若土工程勘察。
上一章:对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一些体会 下一章:风化砂岩土的强夯处理技术与施工质量

相关文章

数字化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有关问题及对策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浅谈提高工程勘察成果质量和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SJG 36-2017 深圳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数字化规范 数字信号处理与DSP实现技术 DB32/T 3918-2020 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交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