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苏州城市规划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苏州城市规划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711.63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19 11:08:43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苏州城市规划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94—97,2014
doi:10.3969/j.isen.1674-3636.2014.01.94
地质学刊
苏州城市规划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刘健"2魏永耀"2,高立12,曲苏荣"2,高梅"2
第38卷第1期
(1.国土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8;2.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8)
摘要:结合苏州城市规划区的地质环境特点,选取地形地貌、建筑场地类别、不良岩土体、水文条件、地质灾害等5 个方面13个因子作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建立评价数学模型,利用CIS叠加生成适宜性评价图。结果表明:西部基岩山区地质环境条件
较好,适宜地下空间开发,东部平原区水系发育,软土层较厚,水文条件复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相对较差。关键调:城市规划区;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江苏苏州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0引言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36(2014)01-0094-04
1.2不良岩土体
不论从工程地质结构,还是从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条件看,城市地质体中都存在一些对地下空间开发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涉及地质环境、社会经济以及既有基础设施和地面、地下空间等多种因素,而每一因素又包含多个评估指标,由于影响因素多,因而评价难度大(欧孝夺等,2009)。充分考虑到影响苏州城市规划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特点,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建立科学合理的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估模型,借助GIS技术,对苏州城市规划区浅层(0至-10m)和次浅层(=10m至-30m)地下空面
资源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 1
影响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因素 1.1地形地貌
苏州城市规划区可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即西部
构造一剥蚀低山丘陵和东部堆积平原。平原区开发地下空间,围岩性质较差,施工难度较大,通风排水相对困难,开发费用较高;但平原区地形平坦,便于组织施工。低山丘陵区,围岩性质较好,开发费用较低,进出地下空间方便,有利于生态环境和自然风景的保护(彭建等,2010;朱大明,2005)。
收稿日期:2013-04-11;修回日期:2013-04-16;编辑:陆李萍
起控制作用的不良岩土体。研究区的不良岩土体主要有软弱土和液化土,它们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较大。
浅层与次浅层地下空间开发深度范围内软弱土主要有第一和第二软土层,具有含水量高、压缩性大、低强度和高度不均匀的特性,基坑开挖时坑壁不稳定,易产生侧向变形和剪切破坏,导致支护结构变形,使地下空间安全度降低。
地震时的砂(粉)土液化会对各种建、构筑物造成损害。根据抗震规范有关条文,本区20m以浅的饱和砂(粉)土,只有浅部粉砂、粉土层可能液化,但该层分布范围很小,主要集中在相城区北部,其他地
段只是零星分布。 1.3建筑场地类别
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资料对苏州城市规划区进行了建筑场地类别分区,I类和Ⅱ类建筑场地分布于苏州西部,工程性质较好,对地下空间开发较为有利;Ⅲ类建筑场地是工作区的主要建筑场地,主要由工程性质一般的土层组成,地下空间开发条件一般;IV类场地主要分布在阳澄湖、澄湖北部以及吴江市南部地区,场地内软弱土层较厚,地下空间开发难度相对较大、风险较高。
作者简介:刘健(1961一),男,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地质以及若土工程勘察工作,E-mail:tongshanliu@163.com 万方数据
上一章:垃圾渗漏液在包气带及含水层中的联合运移模拟 下一章:陆相页岩非晶态二氧化硅定量分析新方法探索

相关文章

天津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探讨 DB36/T 1357-2020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规程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规划设计 DBJ/T 15-64-2009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与设计技术规程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条件分类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 中国城镇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 [庄大方,江东,徐新良 著] 2012年 城市地下空间出版工程规划与设计系列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方法研究--以安徽省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