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0卷第1期 2016年3月
doi ; 10.3969/j.isn.16743636.2016.01.37
地质学刊 JoumalofGeology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隐蔽性断层构造特征分析与预测
姜芹芹,周绍荣,朱光,谢成龙,王岩生,吴进飞
Vol.40 No.1 Mar.,2016
(1.淮安市地质矿产勘查院,江苏准安223001;2.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
摘要晚白星世晚期一新生代发育的高邮凹陷,是苏北盆地南部典型富含油气的半地堑式断陷盆地,自南向北分为南断阶、深凹带与北斜坡。该凹陷复杂断裂构造系统与相应的沉积格局受印支期NEE向逆冲基底断层系与晚侏罗
状态控制。北斜坡东部花瓦构造带主体EW向正断层与NNE向隐蔽性断层发育了限制型、连接型、复合型3类隐蔽性断块圈闭模式,同时在平面上形成多种组合样式。通过研究花瓦区隐蔽性断块圈闭实例与有限差分法数值模
拟,分析总结出高邮凹陷NNE向隐蔽性断层的成因机制与构造特征,并推断了5条隐蔽性断层发育带。关键词:基底断层;斜向拉伸;隐蔽性断层;断块圈闭;高邮凹陷;苏北盆地;江苏
中图分类号:P618.130.2*2 0引言
型的南断北超、南深北浅单断裂谷式凹陷(图1)。凹陷整体呈NEE走向,包含3组正断层系统:发育程度最高的NEE向断裂系、主要分布在北斜坡的近
收稿日期:2015-04-03;修回日期:2015-06-18;编辑:陆李弹
文献标识码:A
苏北盆地南部油气富集的高邮凹陷已进人高成
熟励探阶段,再勘测到规模较大的构造油气圈闭的机率很低(邱旭明,2003;邓丽娟等,2009)。因此,采用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高邮凹陷内部复杂断裂构造系统进行分析解释,最终在寻找隐蔽性油气藏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本次工作主要依据高邮凹陷精细地震解释资料,并参考前人相关研究成果,重点剖析已探明的花瓦构造带隐蔽性断裂构造特征与断块圈闭发育模式,解析高邮凹陷隐蔽性断层的成因,进而为整个凹陷隐蔽性断层的空间分布提供理论预测,也为未来
勘探隐蔽性圈闭指明了方向。 1地质概况
高邮凹陷位于苏北盆地东台坳陷中南部,为典
文章编号:1674-3636(2016)01-0037-10
EW向断层系及多被限制在前2组断裂系统之间并呈断续分布状态的NNE向断层系。高邮凹陷被划分为北斜坡、深凹带与南断阶3个次级构造带,其中北斜坡指汉留断裂与吴②断裂以北的区域,包括吴岔河构造带、刘陆次凹、花庄一瓦庄构造带(简称花瓦构造带)等6个次级构造单元。位于北斜坡东部的花瓦构造带分为花庄、瓦庄2个次级构造区,属于断裂构造系统相对复杂的区域(图2、图3)。
通过分析高邮凹陷的构造事件、深浅地层建造
关系以及地层岩性特征等,可将凹陷的沉积盖层分为3个次级构造层(表1),包括分散伸展断陷阶段发育的泰州组与阜宁组组成的下构造层、由始新统戴南组和三垛组构成的中部构造层以及新近纪以来的劫陷阶段发育的上构造层。此外,在中构造层发育期间强烈的构造变形促使高邮凹陷的3个次级构造单元基本定型(邓丽娟等,2009;朱光等,2013),此时凹陷属于集中断陷型盆地,类似于窄裂谷盆地(Benes et al.,1996)。
2盆地基底与古近纪应力状态
苏北盆地位于郏庐断裂带东侧、苏鲁造山带南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1214301)、江苏油田项目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要芹芹(1986—),女,工程师,断裂构造专业,从事油田构造地质与矿产勘查研究工作,E-mail:jianggq122@126.com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