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潜江凹陷东部地区新沟咀组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潜江凹陷东部地区新沟咀组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32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19 14:19:39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潜江凹陷东部地区新沟咀组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第38卷第5期 2011年10月
中国地质 GEOLOGYINCHINA
潜江凹陷东部地区新沟咀组下段
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胡忠贵1,2胡明毅1,2胡九珍3刘冬梅4
Vol.38,No.5 Oct.,2011
(1.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勤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宝,潮北制州434023;2.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制州 434023;3.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潮北荆州434020;4.新疆克拉玛依市新科澳测试公司,新蓬克拉玛依834000)
提要:潜江凹陷东部地区新沟咀组下段为江汉盆地重要的产层之一,也是油田今后寻找岩性油气藏的目标区。本文通造活动弱、地形平缓等区域沉积背景,确定该区新沟咀组下段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并具有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不基发育的河口坝、广泛分布的席状砂和前三角洲泥与前缘沉积频累交替等特征,以及各相带平缓相接,无明显的转折,不存在Gibert型三角洲三层式结构的况积模式。沉积演化过程中,受古气候、河流作用和潮平面波动等众多因索的影响强烈,待别是对水下分流河道的形态和发育程度的控制更明显,形成或强或弱席状化改造的前缘砂体,而良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对该新沟咀组有利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
关键词:潜江凹陷东部;新沟咀组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中图分类号:P5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657(2011)05-1263-11
浅水三角洲的概念最早由Fisk(1961)提出,将河控三角洲细分为深水、浅水三角洲;Donaldson(1974)和Coleman(1982)等进一步总结了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1,如三角洲发育的背景条件、三角洲平原组合特点和三角洲体系的总体展布,将浅水三角洲划分为上三角洲平原、下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等4个亚相。国内最早见诸报道的关于浅水三角洲方面的研究大多与聚煤环境相联系,如绍礼(1986)网、郭英海等(1995)、李增学等(1995)图、薛庆远(1995)国等众多学者对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成煤环境进行了重点讨论。近年来,通过对不同构造和沉积背景的含油气盆地7-17,尤其对松辽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浅水三角洲的大量研究,广大学者分别从古地形、湖平面升降、古气候、河湖水体密度差异、沉积物供给等方面研究了浅水三角洲的动力学特征-,其中邹才能等(2008)叫根据湖盆三
收稿日期:2010-11-30;改回日期:2011-04-11
角洲发育的供源体系,三角洲前缘倾斜的坡度等要系将湖盆浅水三角洲划分为6种成因-结构类型。随着对陆相湖盆浅水三角洲勘探和开发的日益重视,已有愈来愈多的实例表明浅水三角洲储集砂体与岩性油气慧的勘探具有密切联系18-19
对于潜江凹陷新沟咀组下段这一重要产油层段的沉积模式,前人已有较多研究,如戴世昭等(1991)网、郑晓玲等(1997)叫、王必金(2006)网、林畅松和卢林(2005)网、胡涛等(2005)测和郭辉等(2007)图学者大多认为研究区的相带展布主要受东北部汉水物源的影响,发育三角洲一威化湖泊沉积体系。本文以前人对于陆相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的研究思想和成果为理论指导,从构造背景、古气候、水动力条件等多方面开展了该区沉积相的重新认识,首次提出该区发育的三角洲属于淡水-半成水条件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并建立该区的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为下一步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大面积砂岩、台缘链准抗积机理与有利储集体展布(2008ZX05007-002-001)资助。作者离介:胡患贵,男,1979年生,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储层况积学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xg21978127@tom.com。
上一章:兴蒙造山带东段大陆弧后A型花岗岩特征与成因 下一章:山西应县护驾岗冲沟阶地地层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

相关文章

玛湖凹陷大型浅水退覆式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及勘探意义 多物源复合式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 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以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岔河集构造带沙一上亚段为例 湖相—浅水扇三角洲叠置砂体沉积模式 玛湖凹陷八道湾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模式 大型浅水扇三角洲发育的沉积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沥青砂岩段沉积相分析 西藏伦坡拉盆地东部牛堡组沉积层序结构及砂体发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