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平泉地区本溪组和刘家沟组厘定

平泉地区本溪组和刘家沟组厘定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95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19 09:25:32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平泉地区本溪组和刘家沟组厘定 第41卷第3期 2014年6月
中国地质 GEOLOGYINCHINA
Vol.41, No.3 Jun.,2014
Ma Shouxian, Lv Tongyan, Wu Guoli, et al. The revision of the Benxi and Liujiagou Formations in Pingquan area[J). Geology in China, 2014, 41(3) 728740(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平泉地区本溪组和刘家沟组厘定
马收先1吕同艳1武国利2段亮2
(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提要:1:20万平泉幅和1:5万杨树岭幅区域地质图将平泉地区大吉口和南台面不整合于马家沟组之上的本溪组地层划为刘家沟组。文章对平泉地区各削面本溪组进行了岩石地层对比和碎屑错石LA-ICP-MSU-Pb年龄测定,发现大吉口和南台剖面与山弯子本溪组其有相似的岩相组合、砾石成分和碎屑错石年龄组成,在此基础上提出位于不整合面之上的是本溪组,而非刘家沟组的新认识。
关键调:平泉;本溪组;刘家沟组;地层划分;锆石U-Pb;LA-ICP-MS
中图分类号:P53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657(2014)03-0728-13
在平泉一承德一带残留了一套上石炭一中三叠统海陆交互相-陆相地层,包括月门沟群、石盒子群和石千峰群。这套地层区域上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之上,在整个华北克拉通均有发育。在平泉一承德地区,该地层以石千峰群发育最为典型,由套砖红色的碎屑岩组成,被河北省地质矿产局定为省内的层型面"。1:20万平泉幅最早将平泉地区上石盒子组之上、杏石口组之下的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石千峰组、丁家沟组、下板城组和胡杖子组。卢功一和窦文生认为河北的石千峰群从地层层序、岩石组合、生物群等特征方面均可与山西及陕甘宁盆地对比,因此将石千峰组之上的丁家沟组、下板城组和胡杖子组3个组改为华北统一名称刘家沟组、和尚沟组和二马营组。这一划分方案沿用至今。然而,受地层出露和认识的局限,局部地层归属不清,需要进一步厘定。
受中生代多期构造挤压-伸展的影响,上石炭收稿日期:201308-11;改回日期:2013-1209
一中三叠统地层下部的月门沟群和石盒子群在大部分地区缺失,残留地层主体为中下三叠统,沿平泉一古北口断裂分布,与寒武一奥陶系呈断层接触(图1)。在断裂以东的大吉口和南台一带,奥陶系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尚得以保存。1:20万平泉幅° 和1:5方杨树岭幅*地质图将其归为下三叠统刘家沟组。这意味着华北克拉通盆地北缘于二叠纪末期沿南台一大吉口一带发生超覆,导致刘家沟组直接覆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之上。然而,岩相组合与古地理演化证据并不支持这一结论。首先,在本溪组开始沉积之前基底奥陶系保持了相对平缓的地形起伏,在平泉一带目前没有发现明显的盆地边缘斜坡。其次,上石炭一中三叠统从本溪组到刘家沟组都是连续的整合接触。再者,大吉口和南台剖面的岩相组合也不同于松树台一带典型的刘家沟组,而与山弯子面的本溪组一致。因此,在大吉口和南台剖面不整合于马家沟组之上的可能是本溪组,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基金(DZLXJK201301)资助
作者简介;马收先,男,1982年生,博士,主要从事沉积盆地与造山带方面研究;E-mail:msxpony2001@163.com。
0河北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大队.1:20万平泉幅地质图报告.1976 9长春科技大学,1:5万杨树岭幅地质图.1997
http://geochina.cgs.gov.cn 中国地质,2014, 41(3)
上一章:长春地区浅层地热能利用条件分析 下一章:张广才岭张家湾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

相关文章

高磨地区灯影组室内酸化效果评价方法探讨 城口地区鲁家坪组页岩储集特征及含气性影响因素 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清水河组油气成藏条件 徐州地区新元古界赵圩组风暴沉积特征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山西组砂岩致密化发育时限探讨 辽西凌源地区雾迷山组沉积特征与层序地层 塔中地区西北部良里塔格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松辽盆地敖古拉地区萨零组油藏特征及圈闭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