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1卷第3期 2014年6月
中国地质 GEOLOGY IN CHINA
王奎峰,李娜,于学峰,等.山东半岛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中国地质,2014,41(3):1018-1027
Vol.41, No.3 Jun.,2014
Wang Kuifeng, Li Na, Yu Xuefeng, et al.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ndex system of eco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in Shandong peninsula[J]. Geology in China, 2014, 41(3): 10181027(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山东半岛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及应用研究
王奎峰12李娜3于学峰2王岳林2刘洋2
(1.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113001;
2.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3;3.山东协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7)
提要: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环境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应用方向,也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本文结合山东半岛生态环境现状和特点,依据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将山东半岛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划分为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人口环境和污染环境4类一级指标,每类一级指标各选择其典型二级指标构建了17项评价指标作为其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山东半岛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对现阶段山东半岛6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做出了评价。评价结果为威海市生态环境承载力为I级优,青岛、烟台、日照市为Ⅱ级良,潍坊市为Ⅲ级一般,东营市为IV级差,并对每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做了分析说明,以期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生态环境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山东半岛;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X1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657(2014)03-1018-10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及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关系整个人类和社会发展,举足轻重的大事2)。当前,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从过去以性生态环境为代价去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逐步转变到以生态环境为本、与生态环境共生的协调发展上来,其中“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基础理论和应用方向,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3-"。生态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综合影响作用下,区域水、土等各种生态环境要素共同作用的支撑能力30。区域生
收稿日期:2013-10-22;改回日期:2014-01-12
态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协调发展问题,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与资源、社会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目前尚无统一和成熟的方法。也正因如此,其研究量现百家争之势,各种新思想、新方法不断得到尝试和使用,不断拓宽延深了其研究水平[-19)。
山东半岛地区是山东省发展水平最高、潜力最
大、活力最强的经济区域,随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通过国务院的批复实施,使得该区域的发展进人入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脆弱的矛盾、粗放型增长方式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3,2-淘,这就迫切需要开展生态环境承载力方面的评价研究工作,通过参考以往资料
基金项目:山东省统计科研重点研究课题(KT13060)及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3007200)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王奎峰,男,1981年生,博士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及相关科研方面的工作;E-mailmaplewkf@126.com
http://geochina.cgs-gov.cn中国地质,201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