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土壤硒的赋存状态与迁移转化

土壤硒的赋存状态与迁移转化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18.42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19 09:35:35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土壤硒的赋存状态与迁移转化 第21卷第3期 2011年9月
文章编号:10056157(2011)030186-6
安徽地质
Geology of Anhui
土境硒的赋存状态与迁移转化
沈燕春,周俊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Vol.21 No.3 September 2011
摘要:随着硒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被广泛认识,硒在自然界赋存形态的研究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土境中硒赋存状态与转化富集特征进行了归结,并据此分析了影响土壤硒赋存状态的环境固子,可为土壤硒的研究和硒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硒;赋存状态;迁移转化;影响固子;
中图分类号:0613.52;S153.61 0引言
文献标志码:A
元素态硒[Se(0)]是土壤微生物还原亚硒酸盐或硒酸盐的产物3,在氧化性土壤中易被氧化而含量极少,但可在深层土壤或缺氧条件下稳定赋存,还原性土壤中较为稳定。它不溶于水,植物不能直接吸
硒(Se)是地球上的稀有分散元索,在地壳中的丰度仅为0.05×10°,其化学性质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与硫相似")。自1957年Schwarz发现硒能使实验大白鼠免于肝坏死以来,人们相继对硒的生理和病理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现已确认,硒是人和动物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不仅许多地方性疾病,如克山病、大骨节病、动物白肌病和水肿病等多种人畜疾病均与低硒环境有关2,而且硒还具有抗癌、抗氧化、延缓衰老等保健作用。动物、人体主要通过食物链摄取,土壤中硒的含量、富集形态和作物的吸收转化都直接影响着食物链中各环节硒的水平。
元素的形态影响其生物活性,土壤中硒的赋存状态是决定土壤硒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土壤硒的形态转化与迁移富集与动植物和人体的营养状况关系密切。硒形态的研究在探讨环境中硒的有效
性和生物利用度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硒在土壤中的赋存状态
不同形态的具有不同的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对植物的有效性也有很大差别。土壤中硒的赋存状态,主要为元素态硒、硒酸盐和亚硒酸盐态、金属
硒化物、有机态和挥发态硒等。 1.1元素态硒
收稿日期:2011-01-31
收利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氧化成为有效态的硒酸盐和亚硒酸盐。
1.2硒酸盐和亚硒酸盐
硒酸盐[Se(VI)]是硒最高价态的化合物,在自然
条件下业硒酸盐氧化为硒酸盐的条件不易实现,在干旱地区的碱性土壤和碱性风化壳中硒酸盐是主要形态[5。在酸性和中性土壤中含量相对较小,且易被土壤微生物或植物还原成亚硒酸盐。由于其高活性和易溶于水故在土壤中易迁移转化,或与金属氧化物结合,是作物吸收硒的主要形式。
亚硒酸盐[Se(IV)]是水溶性的,也是作物重要的硒源。在酸性或中性土壤中是主要硒形态3),在土壤各种形态中含量最高,并易被粘土矿物及胶体吸附,尤其是与铁铝氧化物络合形成难落的复合体存在于土壤之中,从而导致丧失活性,化学作用和生
物作用可将其还原为元素态硒。 1.3硒化物
硒化物除碱金属硒化物外大多不溶于水,不能为植物吸收。硒化物在环境中的稳定形态是难溶性金属硒化物,由可溶性硒被金属离子吸附而成,大多伴生于硫化物矿床中6,只在风化过程中会释放出
一些可溶性硒(如亚硒酸盐)。 1.4有机态硒
土壤中有机态硒主要由含硒生物体腐烂分解形
作者简介:沈燕券1984-)男,研究生,现从事土擦环境与地球化学背景研究工作。
万方数据
上一章:昆明市东川区城市后山地区泥石流特征及防治 下一章:昆仑山深部结构与造山机制

相关文章

黄土中石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与土壤修复研究 氮磷在农田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 污泥热解处理过程中重金属迁移与转化规律综述 页岩气形成机理、赋存状态及研究评价方法 Q/SY 01069-2024 页岩储层含油性与经类赋存状态定量评价规范 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迁移与修复治理技术 GB/T 26193-2010 玩具材料中可迁移元素锑、砷、钡、镉铬、铅、汞、硒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煤转化过程中汞的迁移行为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