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关于轧机液压AGC系统内模控制的分析探索

关于轧机液压AGC系统内模控制的分析探索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95.47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1-11 16:20:53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关于轧机液压AGC系统内模控制的分析探索 Hlautll
学术
关于轧机液压AGC系统内模控制的
分析探索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交通大学·吴英武摘要:
礼机AGC系统内模控制分析
在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推动下,轧机液压压下控制系统正朝着更加精确的方向发展。AGC(即液压板厚自动控制)系统在压制加工中发挥着特别关键的作用,然而,引入机架后测厚仪予以反馈,发现滞后问题较为严重,尤其是低速轧制时更为明显,由变形区出口位置运至测厚仪一般耗用几百mS。这一问题增加了系统的不稳定性,对控制精度的不良影响尤为明显。所以,本文基于轧机液压AGC系统内模控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解决上述问题。
1.AGC系统概述
液压AGC系统是一个综合系统,包含多个厚度自动控制回路,除了液压压下位置闭环及轧制力补偿系绕之外,还包括测厚仪前馈和监控系统等[1],其主要构成元件包括:1)PI控制器;2) 电液伺服露:3)渡压缸4)轧机负载5)测厚仪 6)位移传感器:7压力传患器[2]。
在成品厚差控制中,液压AGC系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引入机架后测厚仅予以反馈,发现滞后问题较为严重,所以,在运用液压 AGC系统的间时,如何结合内模控制的运用,便成了业内人士研究的热点间题。
2.内模控制 2.1.优势
在结构方而,内模控制和Smith预估控制之间存在极大的相似之处,其突出特点在于存在一个“内模”的过程模型,通过该模型可实现对控制器的设计与制作。内模控制具有诸多优点,能够实现对纯滞后过程的有效控制和改善,再加上在设计方面融入了调整系统鲁排性的理念,因面大幅提高了内模控制本身所具有的使用价值,为其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原理
2.2.1.内模控制系统
- p
85
图1内模控制系统方框图
图1提供了该类系统的一种典型方框图,其中,G’p代表内模,C*c代表内模控制器。对于内模控制器系统面言,其输入一其有两个,一个是外界扰动D(s),另一个是设定值扰动R(s),下文将予以单独分析;1)R(s) =0,D(s)专0。假设模型准确误,那么便能够得到y=D(s)[1G*c(s)G ~ p(s)], 记为 (1) 如果模型传递函数具有可逆性,那么令G*c(s)=1/ G'p(s),记为((2)。(1)式、(2)式联立便可得到y(s)=0,记为(3),由式(3)可知,无论外界扰动出现何种改变,均不会给输出带来影响,即说明了本控制器具有十分理想的免疫外界扰动的功能:2)D(s)=0,R(s)≠0。那么由图 1 可知, y(s)=G*c (s)Gp(s)R(s)=1*Gp(s)R(s)/
G'p(s),记为(4),由式(4)可知,
假着预
测模型、实际模型二者百分百匹配,那么可实现输出完全复现输入。
2.2.2.内模控制器设计
由于G'p(s)无法实现完全可逆,且 G’p(s)涉及滞后环节,那么它的逆就会涉及超前环节,但是,当G’p(s)涉及非最小相位环节时,那么它的逆便会产生所渭的不稳定环节。所以,可对过程模型进行如下因式分解处理, G' p(s)= G° p+ (s) G’ p-(s), 记为 (5) , (5) 式中G'P+(s)的添盖了全留纯滞后以及右半平面的零点:G’p-(s)则涵益了单位圆内零点,如此一来,便可得到,(s)=f/G'p-(s),记为(6),式(6)中,f指的是静态增益为1的低通滤波器。
对于内模控制器而言,其原理在于有效分离出模型中的两大因子,一个是纯滞后因子,另一个是非最小相位部分,然后以剩下部分为目标对象,寻求一个近似逆作,并将之作为控制器。这样得到的控制器既是可实现的,也具有理想的稳定性。
滤波器f的常规形式为f=1/[Tf(s)+1]",记为(7),式(7)中,T,指的是可选为所期望的环时间常数,是参数且为正整数,选用过程中应满足G。(s)为理想的传递函数。
设模型不存在误差,且满足D(s)-0这一条件,那么便可得到y(s)/R(S)= G'p+(s)f,记为(8),由式(8)可知,随着时间常数的不断缩小,那么输出对输入所产生的跟踪滞后则越小。在内模控制中,滤波器能够对系统鲁棉性进行相应调整,其规律是,随着时间常数的增大,系统鲁棒性越是优异。所以,对于某个系统而言,在选用滤波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闭环控制精度,另一方面还应考虑系统鲁棒性,从面做出合理的折中选择。
3.内模控制器在轧机液压AGC系统中的应用在轧机中,引入机架后测厚仪反馈后,滞后
效果相当明显,尤其是低速轧制时更为明显,

变形区出口位置送至测厚仪一般耗用几百BS,这一间题增加了系统的不稳定性,对控制精度的不良影响尤为明显,
为控制基至消除上述间题,:
本文尝试引入内
模控制策略,经由仿真试验发现,该傲法确实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稳定性以及控制精度。以某五连
轧机一机架为例,借助计算机予以仿真分析,得到了如图2所示的液压AGC系统响应曲线[3]。
86051813282536
海&#动牌*
海(
图2液压AGC系统响应曾线
闭式机架模型 4.
某闭式机架的主要尺寸信息如下: B=1650nn、R1=100mn、R2=100nm、R7=50mm. K=800mm、BK=4050mm、 H=5000rB,
该机架可当作对称结构对待,因而可取1/4 结构建立模型,考虑到最大应力通常发生在压下螺母孔过渡圆角、机架对称平面二者相交点位置,为实现降低该位置应力值的目的,该圆角将采用所谓的平挖圆弧(详见图3)。在计算时,取E=2.1Mpa,V=0.3(E为弹性模量:V为泊松比),采用SOLID45六面体单元(8节点)以及 SOLID95六面体单元(20节点),与此同时,在两种单元过渡位置采用SOLID92四面体金字塔单
单元总数共计12754个,节点总
元(10节点),
数共计17156个,模型如图4所示,
图3机架示意图 5.结束语
图4机架总体模型
采用液压AGC系统和内模控制有机结合的办法,能够明曼改善液压AGC系统原本存在的大滞后间题,大幅提升其动态品质。
参考文献:
[1]孙孟辉,王益群。
冷带轧机液压
ACC系统板厚控制策略研究[J]. 动,2010,10:1517.
液压与气
[2]包野,李玉费,侯成,王高平,样
模糊控
制在可逆式四辑轧机液压AGC系统中的应用[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3,05:137-139
[3]王希娟,冯录景晓,韦炜,
预测控制在
轧机液压AGC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械,2007,04:1619
重型机
中国机械Machine China 225
上一章:PLC控制的液压系统在载荷校准试验中的应用 下一章:浅谈液压挖掘机的操作技能及应用

相关文章

模糊控制在可逆式四辊轧机液压AGC系统中的应用 钢板轧机液压AGC系统优化控制研究 中板轧机液压AGC系统故障分析及处理 中厚板轧机液压AGC计算机控制系统 冷轧带钢轧机液压自动辊缝控制(AGC)系统设计和计算 轧机液压AGC系统动态模型的研究 森吉米尔轧机液压AGC系统的实验研究 柳钢双四辊轧机液压AGC系统的技术实现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