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小分子抗原人工合成进展

小分子抗原人工合成进展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32.14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1-07 08:33:46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小分子抗原人工合成进展 第28卷第4期 2011年4月
综合评述
应用化学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HEMISTRY 小分子抗原人工合成进展
王建华,张冲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重庆400044)
Vol.28 No. 4 Apr.2011
摘要小分子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日渐广泛,合成稳定的、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人工抗原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和建立免疫分析方法的前提和关键。本文对国内外半抗原的设计与合成方法、载体的选择、半抗原与载体
的耦联方法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小分子抗原人工合成中相关的间题进行了讨论。关键词人工抗原,半抗原,合成,免疫分析
中图分类号:062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724/SP.J.1095.2011.00364
文章编号:1000-0518(2011)04-0367-09
近年来,食品中农药、兽药的检测方法已成为研究热点,其中,以小分子为待测物的免疫分析技术发展迅速。免疫分析是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为基础的新型分析技术。相对于传统检测方法,它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和成本低廉、便于现场检测和高度特异性等特点。此外,免疫分析技术对药品鉴定、药物代谢研究、药材中农药和重金属残留的检验、解毒及环境监测等也具有重要意义[14]。免疫分析几乎适用于所有生物活性物质的检测,其基本原理是以待测物合成人工抗原,经动物获取相应的单克隆抗体,然后建立和优化免疫分析程序进行检测。有效的人工抗原的合成是保证免疫分析的前提和关键,其合成途径可归纳为:先根据待测分子的结构设计合成具有活性基团的半抗原,然后依据免疫学原理选择适当的载体,最后用适当的方式将半抗原与载体相互耦联,形成载体-半抗原结合物,纯化后即得到人工抗原。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人工抗原合成过程中所涉及的半抗原的设计与合成方法、载体的选择、半抗原与载体的耦联方法等研究有了很大进展,本文对现代免疫分析中小分子人工抗原的合成关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半抗原的设计与合成 1
1.1半抗原的设计
半抗原是指具有反应原性,但不具备免疫原性,能与对应抗体结合出现抗原-抗体反应又不能单独激发人或动物产生抗体。
半抗原的设计与选择取决于待测物的分子结构,如果待测物本身具有一COOH、一NH2、一OH和一SH等活性基团,可直接通过交联剂与载体偶联,无需对药物结构进行改变即可以作为半抗原使用。若待测物本身没有可首接与载体共价连接的活性基团,或者量然具有活性基团但这些基团对维系待测物的免疫特性十分重要而不能用作与载体偶联时,则必须根据免疫学理论并结合该待测物的自身结构进行半抗原的重新设计[5]。应注意的是:首先半抗原的设计中应尽量保留待测物的特征基团,以保证获得的抗体能够与待测物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对这些基团进行保护;其次半抗原的结构还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含有苯环、杂环和支链等高免疫活性的基团[6],近年来也有研究显示在待测物上连接二肽基团可增强半抗原的免疫活性7)。
2010-06-24收稿,2010-09-10修回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51B05)
通讯联系人:王建华,教授;Tel;023-65102507;Fax:023-65103031;E-mail:wjh@cqu.edu.cn;研究方向:药物合成及制剂工程
上一章: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的绝对散射强度校正 下一章:小芯径硫系玻璃光纤的制备及其非线性光学应用

相关文章

小分子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合成研究进展 小分子蓝光铱配合物磷光材料专利研究进展 小分子药物的生产制备与化学全合成路线手册 烃类分子在分子筛中扩散行为研究进展 化学进展丛书-有机合成化学进展 化学进展丛书-现代有机合成化学进展 高分子材料进展 第二版 高分子材料进展 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