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痂囊腔菌素A与肌红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痂囊腔菌素A与肌红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43.05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1-07 15:36:46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痂囊腔菌素A与肌红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第31卷,第6期 2011年6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Vol.31,No.6,pp1601-1605
June,2011
痴囊腔菌素A与肌红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薇,冯玉英",周家宏1,,王兴和2*,沈

马菲,周林,王
1.江苏省生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2.南京师范大学物理与科学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研究了痴囊腔菌素A(EA)与肌红蛋白(Mb)的相互作用。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发现瘤囊腔菌素A与肌红蛋白在避光与光照两种条件作用模式存在明显差异;痴囊腔菌素A对肌红蛋白的内源荧光有猝灭作用,形成了新的配合物,属于静态灭;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瘤囊腔菌索A与肌红蛋白之间以疏水
作用力结合。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痴囊腔菌素A对肌红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关键调痴囊腔菌索A;肌红蛋白;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
中图分类号:0657.3
引言
文献标识码:A
DOI: 10. 3964/j. issn, 1000-0593(2011)06-1601-05
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pH7.4),痴囊腔菌素A对肌红蛋白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痴囊腔菌素A对肌红蛋白的作用位点;利用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进一步研
痴囊腔菌素A(EA)是从痴囊腔菌属中提取的一类天然光敏剂,结构见图1。痴囊腔菌素A因具有单线态氧产率高,杀伤肿瘤细胞等优点,成为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光疗药物,引起了广泛关注(1-5)。作为潜在的临床光疗药物,研究其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及在体内的吸收是十分重要的,但迄今少见相关报道。
HO
Meo Meo.
OMe
0
OMe
0
Me Me
0 OCH,
o
Fig 1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EA(0)
蛋白质在结合和运输内源性及外源性化合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肌红蛋白(Mb)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中,结构简单且具有生物学活性,因此本文以肌红蛋白作为代表,研究了在
究了痴囊腔菌素A对肌红蛋白构象的影响。这些结论为斓明痴囊腔菌素A在人体内的作用机理等提供了信息。
实验部分 1.11
仪器与试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VarianCary5000);荧光光谱仪(PELS-50B);实验室pH计(Mettler-ToledoFE20);微量移液器;恒温水浴箱。实验在(25士1)℃下进行。
痴囊腔菌索A,纯度大于98%;肌红蛋白(Mb)购于sig ma公司;配制pH7.4的Na;HPO,-NaH,PO,缓冲液,试剂
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1.2实验方法
痴囊腔菌素A溶于二甲亚砜后再加蒸馏水稀释至1× 10-*mol·L-",避光保存;肌红蛋白用pH7.4的 Na:HPO,-NaH;PO,缓冲液配制成浓度为1×10-$mol, L-1的储备液,4℃下冰箱保存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扫描范围为220~700nm;荧光光谱的激发波长入=280nm,激发和发射狭缝均为5nm;分别在=20nm与=60nm时扫描同步荧光光谱。光照实验采用500W高压汞灯。
收稿日期:2009-10-23,修订日期:2011-02-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603018),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4KJD150110)和江苏省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
目(KJC09)资助
作者篇介:马非,女,1984年生,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
万方数据
e-mail; mfnjnu@126.com
e-mail; zhoujiahongnjnu edu. cn; Wangxinghe@njnu, edu. cn
上一章:轮台白杏叶片铁锰浓度光谱估算模型 下一章: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混合气体检测系统概述

相关文章

光谱法对照研究肌红蛋白及其突变体Mb(D60K)与H2O2的相互作用 光谱法研究酒石酸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Zn2+,Cu2+的影响 荧光光谱法研究蒜头果蛋白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 拉曼光谱研究乳铁蛋白及其肽段与DPPC、DPPG脂质体的相互作用 多光谱和分子模拟技术研究全氟十二酸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光谱法研究水溶性羧基化碳纳米管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法研究盐酸氨溴索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L-半胱氨酸修饰的金纳米粒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