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1卷,第10期 2011年10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Vol. 31,No. 10.pp2767-2770
October, 2011
RO处理早期垃圾渗滤液中DOM的荧光光谱分析
韦乐,丁文川,李作鑫,万
鹏,刘建栋
曾晓岚,韩
重庆大学敏育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
摘要利用荧光检测技术对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反渗透(RO)膜深度处理时的进水、出水、浓缩液、酸洗液以及酸洗后赋洗液中水溶性有机物(DOM)的组成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步荧光光谱显示,预处理后的渗滤液膜进水在波长280,340,370nm出现三个较强的荧光峰,反渗透膜对此有效拦截,酸洗和碱洗的组合清洗方式有效去除了波长范围在300~420nm的有机污染物。三维荧光光谱显示,进水含有2个类富里酸和3 个类蛋白质荧光峰,RO膜出水仅含有2个类蛋白峰,浓缩液中出现其余3个高强度的荧光峰;酸洗和磁洗对膜上污染物质分子结构影响显著,存在着明显的荧光峰位移。结果表明,RO膜有效拦截了早期渗滤液中的类富里酸,而对膜的污染物除类富里酸外,还有类蛋白成分;主要为低激发类酪氮酸;为膜污染控制提供
了理论支持。关键调
垃圾渗滤液;反渗透;荧光光谱;水溶性有机物
中图分类号:X705
引言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4/j.issn.1000-0593(2011)10-2767-04
实验部分 1
垃圾渗滤液是含有多种污染物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且不同填埋时期渗滤液水质特点相差很大(!),反渗透(reverseos-mosis,RO)深度处理是满足现行排放要求的有效处置方法。水溶性有机物(dissolvedorganicmatter,DOM)是渗滤液中十分活跃的成分,分子量分布从儿百到儿十万道尔顿,其中一些官能团如羧基、酚基、嫁基等等会与环境中无机、有机物质起反应[23],对RO膜造成严重影响。研究DOM成分性质及转化过程,可以为RO处理渗滤液产生的膜污染的预防及清洗提供理论依据。荧光光谱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信息量等优点,可用于对膜污染情况进行分析预测,目前,主要的荧光技术有荧光激发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three-dimensionalexcitation-e-missionmatrix,3D-EEM)利用EEM表征膜分离系统中的 DOM,前人的研究结果大都局限在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上,得到的结论尚存争议(41),鲜见对RO 膜的报道。
通过表征渗滤液膜分离系统中水质DOM的组成变化,找出早期垃圾渗滤液中对RO膜构成污染的物质,有助于渗滤液污染RO膜的机理探讨,并为膜污染的防治提供参考。
收稿日期:2011-05-28,修订日期:2011-08-20
基金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STC,2011BB7099)资助
作者简介:曾晓岚,1972年生,重庆大学副教授万方数据
1.1试验用水
取自四川垃圾填理场处理站渗滤液。该渗滤液B/C值在0.27~0.4之间,属早期渗滤液。经过前段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和MBR处理后渗滤液进人反渗透膜系统。如图1所示,膜后透过液排放至清水池,浓缩液流回收集池,并最终回涵到填埋场。
家缩液国道
预处理后渗滤
Fig-1
服组件
避对激排放
Flowchart of the reverse osmosis module
浓缩液的水质特征反应了反渗透膜对于目标物的拦截去除情况,膜组件的酸洗和碱洗液的水质特性一定程度上表征渗滤液中引起膜组件堵寒的污染物。处理站采用的大型卷式 RO工业膜组件,对膜上污染物采用先酸洗后碱洗的药剂清洗方式去除。清洗时先采用pH为2的H,PO,没泡膜组件 4h,贫后用清水池收集的透过清水冲洗于净,再用pH为 11.5的EDTA和NaOH混合物浸泡洗净,最后由透过清水冲洗。每次清洗后膜通量可基本恢复至初始值,表明渗滤液
e-mail;wendyzeng@c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