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执车与度用
核磁共振线圈的无源RFID定位
蒋家驹雒江涛
(重庆邮电大学重庆400065)
应用研究
摘要:核磁共振成像以其高分辨率,动态遗影等优点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医学诊断中,核磁共振线图的定位研究电逐渐受到企业重视。本文从射频信号传持模型出发阐了采用无源标签RFID技术进行线图定住的原因,并通过三角定位算法对无源RFID定位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计算与分析,证明了无源RFID定位的速用性,并讨论了该领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核磁共振无源RFID安内定位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12-0121-02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核磁共振检测(MRI)越来越多的被使用在临床诊断中,核磁共报成像以及核磁共振仪的创新升级成为医疗企业和高等院校的研究重点。在众多研究课愿中核磁共振线圈的定位间题成为几大医疗企业的研究方向因为核磁共振系统处于强磁场之中,所以找到一个既不干扰系统工作又拥有较高的定位精度的定位方法就成为研究难点。RFID(射频识别)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识别技术,在室内定位中广泛应用。无源RFID系统的适用性强,对核磁共振系统影响较小,价格低廉等特点,使其成为核磁共振
线定位的潜在解决方案。 1核磁共振系统
核磁共振,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3 最初被广泛的使用在物理化学分析领域,直到1973它才作为一种诊断方式被应用于临床检测,从上世纪70年代应用以来,它以极快的速度得到发展,被视为既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4
核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5,用无
120 100 80 60 40
20
d(cm) Lxdbom) St(dbm) d(cm) Litdbom) Stidbm)
10 9 96 90 35 0
20 14 91 100 36 69
30 19 86 110 36.58 68.42
9
60
线电射额脉冲激发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射频脉冲停止发射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接收端记录下该能量信号并将其传送给分析端,计算机会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绘制图形,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线图是核磁共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起到发射脉冲及接收信号的作用。在工作流程中,它需要接人系统才能被识别并正常运行。但是因为操作医师的疏忽,线圈有时会没有接入系统而被误放在操作台上,这会导致系统故障并对待诊患者造成伤害。所以无线定位核磁共振线图,并在线圈摆放错误时及时提醒医
师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2RFID定位系统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与目标建立连接并获取相应的数据。RFID系统主要由标签、读写器和数据系统构成,根据标签的工作方式又分为有源标签RFID和无源标签RFID。
70
80
图1传播模型曲线表1线性参数估计
40 23 82 120 39.35 65.65
0
50 27 78 130 40 65
100
150 60 29 76 150
mz
70 31 74 180
41.15 63.85
收稿日期:201412-16
作者简介:蒋家驹(1990一),男,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无源RFID内定位。
46.05 58.95
80 33 72 200 46.21 58.79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