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5卷,第7期 2015年7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Vol. 35,No.7 -pp1921-1925
July,2015
一种测定纸制品中可迁移性荧光增自剂含量的双波长紫外光谱方法
张舒心1,柴欣生1,2*,田迎新1,陈润权” 1.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1 2.国家纸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申心,广东东莞523080
摘要在现行GB/T27741一2011的“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定量测定一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纸制品进行萃取时,其中的残余木素会部分析出,对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含量的光谱检测造成了干扰。据此,提出了一种双波长(305和348nm)光谱的改进方法,旨在消除析出本系的十扰。它是基于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在348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并且析出木素和荧光增白剂分别在波长305和348nm的吸光度比值确定,因此可通过双波长光谱法扣除析出本系在348nm处对荧光增白剂吸光度检测的十扰,从而实现对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准确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双波长光谱法可有效地减少析出木素对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吸光度检测的干扰,使定量检测的结果更为可观。方法的重复性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17%:定量检测限为16.9 mg·kg-";回收率在98%~104%之间。与现行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定量测定的平行标准一液相色谱法相比,由于本方法具有简便、仪器及操作维护费用低等优点,因此更适合生产过程的产品质量控制和市售点对纸制品中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含量的快速分析。
关键词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紫外光谱;双波长;木素;纸制品
中图分类号:0657.3
引言
文献标识码:A
DOI: 10. 3964/j. issn. 1000-0593(2015 )07-1921-05
外分光光度法是国标GB/T27741—2011纸和纸板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测定”的方法。其样品的制备是按照国标 GB/T27741—2011"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定量测定一紫外
荧光增白剂是通过吸收紫外线产生荧光而达到视觉上增白效果的一类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造纸行业和合成洗涤剂中口。造纸最常用的荧光增白剂成分为1,2-二苯乙烯结构的化合物。研究表明,荧光增白剂极易被人体黏膜组织吸收,含荧光增白剂的食品包装纸和卫生用纸对使用者的健康是一种潜在的威胁3]。基于废纸中含有荧光增白剂等有害物质,且在生产再生纸过程中不易完全去除,国家相关部门已对荧光增白剂在这类纸制晶中的迁移量做广产格地限定,如;食品用纸中荧光面积不得超过5%[3];规定人体用的纸巾纸和湿巾不能检测出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4.5)。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纸质材料中的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对于市售产品的质量监督、保障使用者的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前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检测手段主要有光谱法和色谱法」,光谱法包括白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白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都是只能定性检测纸张样品中是否含有荧光物质,但无法测试荧光物质的含量。紫
收稿日期:2014-05-27,修订日期:2014-08-18
分光光度法[9],即:以pH为7.5~9.0的水溶液在80℃恒温振荡水浴中萃取1h。色谱法则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10.11],纸品中荧光增白剂萃取液的制备与紫外光谱法略有不同,它是以效果最佳的甲醇作为率取液。尽管光谱法和色谱法检测的对象都是迁移到萃取液中的荧光增白剂,但由于紫外分光光度法的仪器价格相对较低,而且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所以具有更大的普及性和实用性2。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的主要缺点是其选择性差,易受其他有在相同波长下也有光谱吸收的物质的干扰。对于纸质品而言,主要的光谱干扰在于萃取液提取过程中纸纤维上残余素的部分的析出(其吸收覆盖整个紫外光谱的范围)。然而,通过适当的光谱处理方法,如双波长法或多波长法3],可减少或消除干扰物对被检物质的影响,
我们提出了一种测定纸制品中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含量
的双波长紫外光谱法。主要探讨了抽提液中析出本系的对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光谱的干扰、消除术素干扰的双波长法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037001)和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科研经费项目((2013PZ02)资助作者简介:张舒心,女,1991年生,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生
e-mail : zhangshuxin2014@126.com
e-mail : xschai@ gmail. com
*通讯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