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热本与率用
LTE精细化规划分析
吴建辰1吴威2
通信技术
(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广东广州510000;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境LTE规划主要通过软件仿真处理后通过人工校正的方法递行。仿真软件主要能反映片区信号电平分市与质量情况他高度依赖仿真算法
及地图精度,就无法反映站点对网络结构的影响。因此垂需提高LTE规划的精细化程度,以保证建网质量。疏拟利用GSM网管的NCS、MRR数据评估LTE共址规列站的合理性,并准确定位LTE的过覆盖与弱覆盖,据此指导LTE规划。
关键词:通信网络技术GSM网管NCSMRRLTE过覆盖萌覆盖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N929.5
1LTE精细化规划背景及技术可行性分析
截至2013年,广州共规划LTE站点约7000个,共址规划6395个,规划占比超过90%,与现G网站共址5104个,由此可见与GSM站点共址建设LTE全网占比高,因此MRR和NCS数据不仅真实反映了 GSM小区的网络结构与覆盖情况,面且可利用这些测量数据推演 LTE的覆盖效果并校正不合理的规划站,故利用NCS、MRR数据评估LTE共址规划效果是合理和必要的。
1.1LTE共址规划过覆盖分析
NCS真实反映了现网小区间的相关性情况。若存在较强相关性的小区个数超出合理范围,则可认为该小区存在过覆盖风险。首先通过无线参考损耗模型得出LTE与G网之闻的路损差异值为6b~ 8db,G网BCCH与RS参考信号发射功率的差值28db,天馈损耗差值 3db,然后利用链路预算公式得出ABSS,从而模拟出LTE的"NCS” 通过分析LTE小区间的相关性,得出LTE共址规划站的过覆盖情况。
1.2LTE共址规划弱覆盖分析
MRR反映小区的无线网络性能,包括上下行信号强度与质量、上下行的路径衰耗,覆盖范图等。由于MRR采集终端上报服务小区的TCH的信号强度,而G网中TCH是开启下行功控的,而LTE暂不开启。故G网TCH信号强度并不能直接反映LTERSRP的情况。现通过LTE与GSM的下行链路预算差得出LTE电平与路损的税率分布,再根据LTE弱覆盖小区定义(RSRP小于-110dbm的采样点数比例>5%)得出弱覆盖小区列表,从而分析LTE的弱覆盖情况。
1.3小结
利用G网网管数据指导LTE规划是有效可行的。精细化规划方法可对LTE共址规划进行校正,从而节省建网成本,提高规划站的利用效率。
el
图1通过软件仿真确认弱覆盖区域
收移日期:2015-08-03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9-0021-01 2广州LTE精细化规划方案
精细化规划方案通过分析NCS.MRR数据来评估LTE共址站的覆盖效果。从NCS分析小区相关性评估过覆盖程度,从MRR分析电平与路损分布评估弱覆盖程度。最后结合过覆蓄与弱覆盖的评估结果对现有LTE规划进行调整。
2.1LTE规划小区过覆盖评估流程
通过NCS可分析现网GSM小区过覆盖以及干扰程度。首先将 LTE终端接收灵敏度(RSRP=-125dbm)代人链路预算公式计算出最低采集门限ABSS。由于现LTE使用的F频与1800链路损耗近似,因此可以1800小区作为参照,计算后,900小区ABSS=-92dbm,1800 小区ABSS=100dbm,利用同赖干扰门限C/I>=12db,得出邻区相对强度门限RELSS。
对于干扰小区,若产生同频干扰的小区对数超过过覆盖影响门限,则认为该小区存在过覆盖风险需进行调整。按集团公司规定此门限为20,由于本课题针对室外规划场录,需删除室外一室分邻区对。通过分析切换统计得出室外一室分邻区对比例后,确定在一般城区和郊区该门限为14。
同站内超过2个小区存在过覆盖且吸收话务较少,则建议删除该规划站,若小区存在过覆盖且吸收话务多,则通过DT扫频数据分析该LTE小区的场强分布,再结合各个小区的工参、话务、场强等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规划调整,如下倾调整
2.2LTE规划小区弱覆盖评估流程
MRR反映小区的无线网络性能,包括上下行信号强度与质量、上下行的路径衰耗,覆盖范围等,对评估LTE规划站的覆盖效果具有很大参考意义。首先获取忙时小区MRR数据(与NCS制定时闻一致为佳)并分析小区DLPathloss",通过下行链路预算得出1800小区最大路损门限为141dbm,900小区最大路损门限149dbm,若小区内大于最大路损门限的采样点占比>5%,则认为该LTE规划小区存在弱覆盖。
结合仿真结果、DT小区扫频图确定弱覆盖区域和增加规划的
位置见图1所示。 3结语
随着LTE建网规模进一步扩大,LTE站点会越来越密集,规划精确度不高将会引起过覆盖与系统内干扰增大,对现有网络质量产生影响。软件仿真规划的方法随着无线环境的变化精确度将不断下降。精细化规划方法能充分利用实时网管数据指导LTE规划,精确度较高,并尽可能地在规划阶段避免过覆盖问题,提高资源的有效性。参考文献
[1]移动信道与传播模型校正(书誉)[K][2]Radio Wave Propagation Guide line[K].
作者简介:吴建辰(1987一),男,汉族,河南商丘人,2012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供职于中国移动通
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中级通信技术工程师,研究方向:无线网络规划及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