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研究
基于遥感影像的漓江
流域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研究
邓友志1陈三明12.3罗文敏1何玉州1杨贤1高阳1曹艳超
(1.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000
与皮
摘要:本文以满江流或作为研究区域,用1991、2006年的TM影像和2012年的HJ1A影像作为数据源,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像元二分模型估算出的鸿江流城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度信息结累进行了变化监测研究,分析了变化原因。结果是示,1991~2012年间,满江流域的植被覆盖度变化面积大于减少部分的面积;说明1991年至2012年满江流成的植被覆盖度整体上呈境上升的趋势,其原因是满江流域内林区的保护以及植树造林的措施比较到位,而部分区域植被覆盖度的下降主要是受人为国素的影响,需要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继续加大满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原园的破坏。
关键调:遥感植被覆盖度动态研究满江流域中图分类号:TP79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植被覆蓄度作为描还植被覆盖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也是区域生态系统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其通常定义为: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3。在生态环境系统中,植被覆盖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直接决定着区域生态环境中的初级生产力、环境承载力、环境洁净与美化,水土流失强度等生态环境系统的状态与功能,因面,对地表植被覆盖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对于揭示地表植被空间变化规律,探讨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等都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根据植被覆盖度测量的尺度与方式的不同,总体上可以分为地面测量和遥感监测两种方式,其中,地面测量方式又可分为目估法,采样法,仪器法和模型法四大类",这四类地面测量植被覆盖度的方法具有准确、客观等特点,在一定的领域中应用广泛。而遥感监测方式能够通过多源遥感数据应用于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等不同尺度、不同时相、不同区域上的植被覆盖度监测,同时其有实时、快速、便捷等特点,其为植被覆盖度的监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手段。1998年,Owen等通过植被覆盖度与地表湿度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城市化进程对区域气候的影响7,2006年,夏照华等通过 TM影像对宁夏盐池县1989,1999,和2003年的植被覆盖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研究区内中,高植被覆盖度发生了退化,在今后的治理中,应加强对中高植被覆盖度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8,2008年,周兆叶等通过TM影像对甘肃省需披市甘州区 1987年和2006年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荒漠化草地等区域的植被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退化,绿洲区域的植被比较稳定,有一部分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呈现上升龄势例
2013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纳要》被国务院批准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3-0090-02
同意执行。漓江作为桂林风光的精华,是世界锦绣河山的一颗明珠,漓江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人数达200~300万人次,该流域生态环境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桂林旅游的声誉,影响到桂林经济的发展。滴江流域范图:109°45°E~110°40°E,24"18°N~25°41°N,整个流域以离江为轴线呈南北向带状分布。本中研究的区域北起酒江源头乌龟江,南至酒江与荔浦河交汇处,不包括该交汇处至茶江河河口的小段区域,总面积约为5774km。
如今,在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滴江流域面临着水量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质量下降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植被覆盖度作为描述植被覆盖特征的重要参数之一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也是区域生态系统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因而,从植被覆盖度变化人手,研究植被覆盖度在滴江流域的动态变化,对于科学章握漓江流城的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植被覆盖度估算模型
像元二分模型是一种简单实用的遥感估算模型,它假设遥感影像上的一个像元由植被覆盖部分和无植被覆盖部分(土壤)所组成,该像元所对应的光谱信息由这2个部分的光谱信息线性加权而成。那么,通感影像上该像元的光谱信息S可以表达为:S=Sv+Ss(式1)。其中Sv是指植被覆盖部分所贡献的光谱信息,Ss是指由土壤覆盖部分所贡献的光谱信息。对于一个由植被覆盖部分和土壤覆盖部分组成的混合像元,植被覆盖部分的面积占整个混合像元面积的比例即为该混合像元中的植被覆盖度,记为fc那么,利下的土壤覆盖部分所占的面积比例可表示为1-f。如果完全由植被所覆盖的纯净像元的光谱信息为Sve,那么混合像元中植被覆盖部分所责献的光谱信息.Sv可表示为:Sv=fc×Sveg(式2).如果完全由土壤所覆盖的纯净像元其光谱信息为Ssoi,那么混合像元中土壤覆盖部分所责献的光
表1不同时期漓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结果
变化尺度 19912006 20062012 19912012
变化类型覆盖度(km)
面积面积面积
剧烈减少 ≤0.3 238.492 189.216 229.746
减少
(0.3,0.2) 316.515 252.763 262.445
轻微减少[0.2,0.1) 705.587 598.473 557.674
稳定
[0.1,0.1] 2792.594 80 2395.139
轻微增加(0.1,0.2) 881.644 970.709 011
增加
(0.2,0.3) 472.244 514.336 671.864
制型增加 >0.3 367.479 428.253 647.346
基金项目:广西隐伏矿床勘查重点实验室系统性研究课题[11-031-20-3],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桂科能1103108-18] 作者简介:邓友志(1987.9一),男,硕士,研究方向:资源环境遂感
通讯作备:陈三明(1968.5一),男,博士,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资源环境逐感与地学信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