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无线城市发展规划的探讨

无线城市发展规划的探讨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09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1-29 15:55:47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无线城市发展规划的探讨 通信技术
无线城市发展规划的探讨
常贺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城市管理理念的转变,“无线城市"时代呼之欲出。“无线城市"顾应了当前全球先进城市发展演进和技术变革的时代潮流,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城市信息化进程中的前沿理念和探索实践,是我国新一轮城市发展与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的必然逢径。本文针对无线城市发展规划,阐速了无线城市发展愿景、总体框架、发展策略和智能应用,为无线城市发展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调:无线城市总体框架发展策略智慧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29.5 1发展愿景
1.1无线城市含义
文献标识码:A
“无线城市"就是在一个城市范围内,通过合理部署无线网络和有线宽带,使每一个人随时随地,使用任何能够接人网络的整端,方便快捷的上网,享受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无线城市"继“水、电、煤、气"后被称为"第五类公共设施”。
1.2无线城市应用
无线应用是指市民可以通过手机和各种终端随时、随地、随需地获得与政务公开、公共事业服务、个人生活等相关的各种城市服务信息,同时,借助智能管道、云计算、物联网、移动电子商务等技术,为政府和行业用户提供城市信息化应用,
从无线应用这一层面讲,无线城市自身并不是一个业务,它是
多项应用的集合,通过集成多项应用为用户提供服务。 2总体框架
围绕“1张基础网络、1个平台、4项技术,多项智慧应用"的总体框架,逐步推进“无线城市建设,如图1所示。
2.1基础网络
(1)GSM/TD-SCDMA/TD-LTE/WLAN/有线宽带,多种网络支撑无线城市接人
(2)基础网络业务能力:短彩信,飞信,WAP、GPRS流媒体等,(3)新业务网络支撑能力:位置服务、支付、二维码、RFID等。 2.2无线城市平台
估息改变生活
惠民

#金a
度用费
西会计
免含环保慢膜交道物成文数其薄频管生,国应用
智联网
图1总体框架图
收稿日期:2015-06-28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7-0044-02
涉及到无线城市平台的所有信源,均需互联到无线城市平台。同时,对于涉及到无线城市平台多个信源的聚合类服务,通过无线城市平台进行承载,
2.3“四项技术"支撑无线城市应用
(1)智慧管道实现通信网络的用户可识别,业务可区分,流量可调控,网络可管理,区别服务,区别收费,并在终端和应用之间,可以智能实现资源优化,以实现精细化运营与管理,
(2)云计算为无线城市提供有效的业务承载模式和计算能力,从而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标;
(3)物联网使无线城市延伸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而无线城市让物联网的信息获取随手可得,
(4)移动电子商务与无线城市相结合,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的融合。
2.4智慧应用,构建真正的"智慧城市”
智慧应用主要包括智慧政务、公安、民生、环保、健康、交通、物
流、文化、旅游、城管、电网等行业应用。 3发展策略
3.1网络平台策略--—网络立体覆盖
为了能真正实现"完全自由接人"将通过"2G+3G+4G+WLAN” 的立体覆盖构建无线城市。发挥2G、3G4G、WLAN网络的各自优势,扬长避短,满足“无线城市"的应用需求,2G网络主要用于承载语音和低速数据业务(小于200kbps),实现全地区的广覆盖,3G用于承
数据流量收入
企业功能费/集成费应用变集优标准优产
代办费、酬金、分店客户通以无线城市平包
作者简介:常贸(1982一),男,江苏省丰县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移动通信。 44
方方数据
后向收费(广告等)
图2业务收入规划图
动论人数会员您月费数及在线预订服
上一章:基于分簇的WSN路由算法研究及改进 下一章:基于nRF24L01的频率自适应通讯

相关文章

对城市街头绿地规划设计的分析与探讨 探讨园林风景建筑在城市规划中的体现 景观生态格局在城市绿地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3S技术支持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对城市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 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中的开发应用探讨 城市绿地系统视角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探讨--以绵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为例 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