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受污染河流底泥的治理研究进展

受污染河流底泥的治理研究进展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45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03 10:39:53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受污染河流底泥的治理研究进展 56
当代化工研券
Chewmicaf Iwerwelata
绿色化工
受污染河流底泥的治理研究进展
*罗霞娟腾晓旭·时建伟
(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8100)
2017-04
摘要:介结了河流底混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对国内外河流底说的重金属污染治理速展进行了总结,在行污染河流的治理或少污染源
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河流底况污染遗行综合治理,是从根本上解决求污染的有效途径。关健调:受污染底混;异地处理;就地处理;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RiversContaminatedSedimentControlTechnologyandDevelopment
Luo Xiajuan,Teng Xiaoxu, Shi Jianwei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8100)
Abstract : This paper introdhuces z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iver sedimenf of heny metal pollution of river sedimenr of heavy metal pollatior reatmen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summarized. In rhe polletion of'zhe river to reduce pollarrion at the same rime, choose rhe appropriare method of river sedimem polrtion comprehensive treatmen, and an effecrive way to fiondamenfally sove the water pollartion.
Key words : contaminated sediment; easy lo handle; sitr fneatment; developmenf sfatus
河流底泥是由砂、粘土等矿物质在水体中混合成的泥
状物,随若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人们长期的污染造成大量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残留在河流底泥中。有机物较易除去,难点在于重金属不会被生物降解,还会经过不同类型的吸附、沉淀等在底泥中沉积起来,然后通过一定的交换作用重新释放,是影响和制约上覆水质的主要二次污染源,由此可形成持久的二次污染,对水体的污染影响很大。
要从根本上解决河流受污染底泥重金属的污染问题,不仅要切断外部污染源,最重要的就是要处理受污染底泥。在进行污染河流的治理减少污染源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河流底泥污染进行治理,是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的有效途径。
1.异地处理技术
异地处理就是将受污底泥从污染地取出在其他地方进行处置,在工程实践中,考虑到技术和所需成本费用等问题,输送技术单元、疏泼技术单元和最终处置技术单元中的隔离处置场技术在处理受污染底泥中应用比较广泛。
(1)疏浸技术
带说的疏泼过程就是受污染底泥的异地处理技术。把疏
泼后的受污染底泥进行费烧、固化填埋或用作植物培土以达到有效利用。底泥的疏泼主要有水力疏泼和机械疏泼。疏后的底泥处理主要有隔离处理,资源化利用和水下弃置等三种方法。
①隔离处理。对于隔离处理,可以单独为处置受污染底泥建设隔离处置场,也可以让受污染底泥与其它固体度物一起在填埋场填埋处置。因为疏泼过程要求受污染底泥必须具有较低的含水率,所以必须经过脱水处理。
②资源化利用方法。可以用底泥制造建筑墙体材料或硅
酸盐胶材科,对于固体类的废物可以经脱水等处理过程用作城市垃圾填埋场的覆盖土,把处理过的受污染底泥可以用作园林绿化的植物培植土。
③水下弃置方法。水下弃置主要是将受污染的底泥排至海万方数据
洋的底部,再用一层洁净的材料覆盖以达到隔离污染的目的。
疏渡工艺过程蛋然操作相对来说比较方便易行,所需成
本费用也可以接受,但是疏泼过程也存在着弊端,比如受污染底泥中还存在难分解的物质,释放到水体后会又加重水体污染。
(2)隔离处置场技术
隔离处置场技术就是把受污染底泥和水体进行隔离的
工程技术。其主要过程就是为了防止受污染底泥中的污染物释放造成二次污染,把受污染底泥隔离开,并且可以自然干化。目前国内外很多地方都采用此方法处理受污染底泥。例如,美国五大湖自上世纪60年代就采用了岸边隔离堆放的处理方法来处置疏凌的底泥,无锡五里湖、杭州西湖等底泥疏泼也采用了此方法。
虽然隔离处置场技术实施起来比较简单,但是隔离处置场容量有限,在如今土地资源日趋紧缺的情况下建造隔离处置场越发困难。并且受污染底泥中还存在大量的性质复杂的
污染物,有可能会再次释放到水体中造成二次污染。 2.就地处理技术
(1)概念及其分类
受污染底泥原地处理技术也就是把受污染底泥在原处进行处理,以减少受污染底泥的容积和降低污染物质的毒性为目的的处理方法。根据所采用方法原理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就地化学处理,就是通过向水体中投加化学药剂,以此来有效降低受污染物质的毒性,达到净化水体,处理受污染底泥的方法。对于水体富营养化用此类方法比较有效。
就地生物修复处理,为了有效降解受污染底泥的危害性,可以向受污染底泥中加入可以起降解作用的微生物,利用这些微生物分解污染物质,达到处理受污染底泥的效果。
就地固化/稳化处理,对于重金属等底泥污染可以采用此方法,主要为降低受污染底泥中污染物质的溶解性为目的,来处理受污染底泥的处理技术。
上一章:农业水污染的生物治理分析 下一章:论污水厂自控系统设计方案

相关文章

河流污染治理技术与实践 NY/T 3499-2019 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导则 DB4413/T 37-2023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技术规程 DB32/T 4231-2022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技术指南 太湖污染底泥生态疏浚规划研究 太湖有毒有害与高氮磷污染底泥环保疏浚规划研究 受火区威胁易燃煤层回采工作面复合灾害治理研究 大比降卵砾石河流水沙运动规律及河道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