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3月上第41卷
第360期
施工技术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现浇混凝土结构多层楼板连续支模施工分析
赵挺生,唐菁菁,周萌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新额布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观范》GB50666-一2011,对现浇混避土建筑施工中采用多层连续支模情况,规定应计人荷载在多层楼板间的传递效应。为便于应用,就现浇混凝土建筑施工配置多层模板的结构分析方法进
行介绍,并就静荷载与施工活荷载,介绍如何计算其在多层连续支模结构中的传递效应。【关键词】混凝土;模板;施工时变结构;荷载;荷载传递
【中图分类号】TU755.2;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498(2012)05-0025-04
AnalysisofTime-dependentStructuresofConstructionforBuildings
Zhao Tingsheng,Tang Jingjing,Zhou Meng
( School of Cisil Engineering & Mechanies, Huazhong Unit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Wuhan,Hubei 430074, China)
Abstract:Load-transfer effect among multi-levels of the building under construction must be calculated for cast in site concrete building with multi-level shores according to the newly issued national Code fo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GB50666—2011.Therefore,the method of time-dependent structures, analysis for multi-level formworks is introduced and calculation of load-transfer effect for the dead loads and live loads is given.
Keywords;concrete;formwork;time-dependent structures;load;load transfer
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因新浇筑的混凝土无承载能力,必须用模板支撑,施工荷载通过支柱传递到先前已浇筑完成的楼板或基础上。当施工周期较短时,紧新浇筑楼板的先前浇筑完成的楼板混凝土强度可能较低,仍不足以承担新浇筑楼板的混凝土等荷载,此时必须配置多层模板支架体系,并与先前烧筑完成的已有一定强度的1层或多层混土楼板组成临时承载结构,共同承担施工荷载。这一由模板支架体系和混凝土楼板组成的临时承载结构,混凝土材料强度随时间的增长,结构形状和结构所处的空间位置均随施工进展不断变化,是时变结构11-2]。
国内外研究表明,多(高)层建筑施工期间,施工时变结构承担的施工荷载效应有时会超过正常设计荷载效应,由此导致多(高)层建筑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高发。为控制现浇混凝土多(高)层建筑施工时变结构的安全性,新颁布
【收稿日期】2012-02-13
【作者介】赵挺生,华中科技大学土术工程与力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朗北省武汉市洪山区路喻路1037号430074,电话:
(027)87556946,E-mail;tszhao@ mail. hust. edu. en 万方数据
25
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3】(以下简称"规范")中4.3.13条规定:“多层楼板连续支模时,应考虑多层楼板间荷载传递对支架和楼板结构的影响”。即对现浇混凝土建筑施工时变结构进行分析。为此,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介绍多层连续支模时,荷载在支架和楼板间传递的分析方法,即施工时变结构分析方法。
1施工时变结构分析方法 1.1研究现状
早在1953年瑞典人Neilsen(4}首次研究了模板支架与早龄期钢筋混凝土结构共同作用性能,采用有限元方法获得了楼板和支架承担的最大荷载系数(楼板或支架承担的单位面积荷载值与楼板单位面积荷载值之比),指出楼板承担的施工荷载有时会超过楼板的正常设计荷载。1963年Grundy和 Kabaila[5]将模板支架视作混凝土楼板间的刚性连杆,建立了板柱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变结构简化分析模型,由于该法简便实用,并经过大量工程实测验证,为此,美国混凝土协会推荐在混凝土模板工程(ACI347—88)中应用()。此后,Wai-Fah Chen及刘西拉精化分析模型t"),方东平提出建筑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