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
节
能
ENERGYCONSERVATION
2012年第12期(总第363期)
基于ANP的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李莹,于靓,冯国会,王宝令,李强(沈阳建筑大学,辽宁沈阳110168)
摘要:根据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特点及严寒地区的地城特点,从建筑规划设计、建筑图护结构、暖通空调、其他设备、新能源的利用以及运行管理六个方面建立了ANP网络模型,构建了建筑能耗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SuperDecision软件计算各指标权重。通过该体系的建立,证实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公共建筑;能耗;指标体系;评价;网络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TU111.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948(2012)12-0044-03 doi:103969/j. issn. 1004 7948. 2012. 12. 014
引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能耗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已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来的27.8%,严寒地区所占比重更大为40%[0]。有专家指出,如果能将日益增长的建筑能耗减少一半,使其逐步达到发达国家的能耗水平,就可以大大减少常规能源的使用量。由此可见,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5亿m左右的大型公共建筑,是建筑能源消耗的高密度领域(")。大型公共建筑能源浪费现象仍较为严重,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建立科学的、有效的建筑能耗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已经提出了一些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但几乎所有的评价者都采用层次分析法,他们将各指标看成是独立的、互不影响的因素,忽略了各个指标之间的支配与依附关系,从而使求得的权重与真实值之间有很大的偏差。本文借助ANP 法,针对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特点以及严寒地区的地域特点,综合考建筑规划设计、建筑围护结构、暖通空调、其他设备、新能源的利用以及运行管理六个方面,建立起一个适用于严寒地区的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评价体系,并通过SuperDecision软件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值。
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
2012BAJ05B02)
方方数据
1网络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原理 1.1ANP方法简介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于1996年在ISAHP一IV上系统地提出来的[3)。它是一种适应非独立的递阶层次结构的决策方法,是在AP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新的实用决策方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时期,T. L.Saaty就提出了反馈层次分析法,也就是ANP的前身[4]。
ANP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称为控制因素层,其中包括问题目标和决策准则,并且所有的决策准则均被认定为被此独立、只受自标因素的支配。第二部分为网络层,它由受控制层支配的所有因素组成,各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反馈。由控制层和网络层构成的典型ANP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5]。
目标
准购P 元索组C(元索组
准购P 元素组C,
(元索组)
元素组C)
腔层表示A影响B
表示C元索集内元索非独立
图1控制层和网络层构成的典型ANP层次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