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钢铁流程能耗分析及节能技术的研究进展

钢铁流程能耗分析及节能技术的研究进展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21.46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1-30 14:39:41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钢铁流程能耗分析及节能技术的研究进展 4 引言
节能
ENERGYCONSERVATION
2015年第8期(总第395期)
钢铁流程能耗分析及节能技术的研究进展
沈勋.2.3,陈林根"-2.3,夏少军"2.3,孙丰瑞"2.3
(1.海军工程大学热科学与动力工程研究室,湖北武汉430033:2.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动力工程军队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33;3.海军工程大学动力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33)
摘要:综合阐述钢铁流程系统能耗模型的发展,能耗计算与影响因素分析以及节能技术的研究进展,基于钢铁流程基本的物质流、能量流网络模型,提出“解析集成-协同”的能耗分析思路。同时,指出热力学分析方法与优化目标在流程节能方面的关键性作用,以及在余能余热回收与利用方面的主
要应用,并基于此从节能技术发展的角度对减少流程能耗进行了深入探讨。关键词:钢铁流程;能耗模型;热力学;节能技术;余能余热
中图分类号:TK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948(2015)08-0004-08 doi:103969/j. ise .1004 7948.2015.08.001
(即分析”)两大类。“能分析”只能给出能量的数量关系而忽略了其品质差异,不能全面、合理地
自2000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以年均18.5%
的高速增长,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其能耗占全国工业能耗的比例超过25%,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超过17%",碳排放量居世界之首,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三高”特征[2-4]。然而,按照占主导地位的长流程生产工艺来测算,我国钢铁流程的能源利用率仅为27%,其余73%主要以余能余热的形式存在,而我国对余能余热平均回收率仅为45.6%,与国际先进水平92%相差甚远,且流程总体能耗差距也在11%左右[3],极大制约了行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钢铁生产流程各工序及流程整体的能耗模型,对钢铁流程进行能耗分析与优化利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对于实现生产流程的高能效、高品质、低排放甚至零排放至关重要6-。
钢铁流程系统不仅具有产品制造功能,同时也具有能源转换功能,其内部发生了多种能量转换、传递、耗散与回收过程,形成了巨大的能源网络。对于能量系统的分析方法,一般可分为“热力学第事重一集益准(维镇,唱)受重一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项目编号
2012CB720405);海军工程大学自然科学基金引导项目(项目编号:HGDYDJ-13002)
分析和指导科学用能[9-11],一些学者甚至提出了“节能就是节拥”的观点[12]。
钢铁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既有大量不同形式的一次能源输人,也会在能量的转化、传递和耗散过程中,产生不同形式和状态的二次能源以及大量的废气排放。因此,为了深入地解析钢铁流程的能量流规律,深度部析各个环节能量过程的物理本质,更加科学地指导节能降耗、减少碳排放,在流程物质流、能量流分析的基础上,还应建立相应的流程“拥”流模型,将“能分析”与“分析”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分析低能效的薄弱环节,最终达到深度节能的目标。
文主要在总结钢铁流程系统能耗模型发展
的基础上,基于流程中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特点【13-14],将流程划分为不同的子系统、工序、单元及界面,从“解析-集成-协同”的角度,介绍能耗分析的主要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开展工序功能化的解析、工序之间的协调、流程的集成分析与优化研究:介绍不同节能技术的余热回收方式、主要节能效果及研究不足之处,探讨对节能技术进行评估与优选,对结构和操作参数进行优化的可能性给出优化设计的理论依据,为实现全流程的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上一章:贯彻“十二五”发展规划,推进钢铁工业节能减排 下一章:钢铁厂烧结机组余热回收工程设计方案及能耗分析

相关文章

运用节能监测技术开展油田输油泵能耗分析研究及应用 无锡市钢铁行业能耗现状及节能建议 钢铁工业节能技术进展及应用 钢铁厂烧结机组余热回收工程设计方案及能耗分析 大型机关办公建筑能耗与节能分析研究 我国火电厂能耗现状及节能潜力分析 天然气制甲醇装置能耗分析与节能途径研究 玉门炼化总厂炼油能耗现状分析及节能途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