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空间用9Cr18钢PⅢ复合离子注入表面改性工艺研究

空间用9Cr18钢PⅢ复合离子注入表面改性工艺研究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19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24 14:36:34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空间用9Cr18钢PⅢ复合离子注入表面改性工艺研究 真8
蒋钊周晖桑瑞鹏霍丽霞
胡明泰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表面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文摘采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人(PIII)技术对9Cr18轴承钢表面进行了双注入及共注入Ti+N工艺处理。测试了处理前后试样的显微硬度及真空摩擦因数,并表征分析了表面磨损形貌。结果表明:处理后试样的显微硬度都有大幅提高,最大增幅达68.7%;表面真空摩擦因数由0.15下降到0.08;磨斑尺寸及粗楚度分别减少了54.4%和37.4%。双注入与共注入方式在相同参数下,双注入处理后的试样表面综合性能更加优异。
关键词等离子体没没离子注人,9Cr18,真空摩擦学,摩擦磨损
Surface ModificationProcesses of 9Cr18 for Space Mechanismby
PlasmaImmersionIonImplantation
JiangZhaoZhouHuiSang Ruipeng
HuoLixia
Hu Mingt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Surface Engineering Laboratory, Lanzhou Space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Physics, Lanzhou730000) AbstractTi+N ion dual-implantation and co-implantation are used to improve the working surface of 9Crl8
bearing steel by plasma immersion ion implantation(PII) processes. Untreated and PIlI treated samples were evalua-ted by the microhardness and vacuum fiction coefficient tests. Wear morphology of surfaces were also evaluate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microhardness of treated samples increases substantially, and the maximum microhardness increa ses 68. 7% ,the vacuum friction coefficient decreases from 0. 15 to 0. 08, the wear scar diameter and roughness are re-duced 54.4% and 37.4% respectively. Comparison of the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PIII process, dual-implantation process is better than co-implantation process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Key words Plasma immersion ion implantation(PIII), 9Crl8,Acuum tribology,Friction and wear
0引言
9Cr18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在空间服役时,需在超高真空、微重力、极低温度等条件下长期工作,对其耐磨、耐疲劳、防冷焊润滑性能等要求较高;但其强度和硬度较低,会直接影响其耐磨性和使用寿命。已有的研究表明,轴承失效主要发生在其工作表面和表面层[1-2]因而采用现代表面改性技术来强化工作表面的真空摩擦磨损性能,以提高轴承在空间环境中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人(P)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非视线的离子注人表面改性技术,其克服了传统束线离子注入的视线限制和保持剂量问题,能处理如
收稿日期:2013-01-10
轴承内外圈这样具有复杂形状的工件,而且处理后的工件外形尺寸和热处理状态都不受影响,所以能很方便地作为轴承生产的最后工序[3]。PIII也保持了束线离子注人的优点,如离子注人层相对于基体材料没有边缘清晰的界面,力学性能在注人层至基材为连续过渡,不存在膜层结合力的问题,注人元素的浓度不受传统合金固溶度的限制,能在材料表面引人多种离子以形成各种特殊的合金及化合物来改善材料表面特性(4-6)。近些年国内外已开展了一些9Cr18轴承钢的PIⅢI表面改性研究,但对于面向空间应用改善轴承钢真空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还鲜有报道。
本文采用PII技术对9Cr18轴承钢表面进行了
基金项目: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专项科研技术研究项目资助(C4220060328)
作者简介:蒋钊,1982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研究。E-mail:999-128@163.cor
100 — 万方数据
宇航材料工艺
http://www.yhelgy.com
2013年第3期
上一章:空间推进系统用铝内衬PBO纤维缠绕高压气瓶的研制 下一章:热氧、湿热和热水老化对T300∕BHEP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相关文章

电站阀门用钢表面改性研究_谭延宏 造纸用粉煤灰纤维的表面阳离子化改性 铜薄膜等离子改性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研究 电解-磁力复合研磨TA18钛合金管内表面研究 超超临界火力发电厂机组主蒸汽管SA335-P92钢焊接工艺研究 阀门材料表面多种工艺改性层制备的试验研究_齐麟 GB/T 25186-2010 表面化学分析 二次离子质谱 由离子注入参考物质确定相对灵敏度因子 提高20CrMnTi钢模具表面渗碳速度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