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碳纤维缝编工艺差异性分析与评估技术

碳纤维缝编工艺差异性分析与评估技术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62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24 14:05:32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碳纤维缝编工艺差异性分析与评估技术 ,测试分析·
碳纤维缝编工艺差异性分析与评估技术
颜鸿斌
安明康王健.季雪松(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北京100076)
刘胜利
文摘织物用国产碳纤维的性能评价及改进、碳纤维缝编工艺技术的研究等均需要一些必要的分析评估手段。上机织造比较分析表明,碳纤维本身的特性、导纱机件材料与结构形式、送纱方式等工艺设备和技术路线对碳纤维建编工艺性能影响较大,国产HF10-12K碳纤维的缝编工艺效率和质量明显低于T700-12K碳纤维的;采用旋转轮导纱结构和主动送纱方式等,可有效提高国产碳纤维在碳纤维缝编织物制备工艺质量和工艺效率。结果表明,碳纤维毛羽是影响碳纤维缝编织造工艺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参数“纱线毛羽指数”、“织物拉伸强力/原纱强度(比值)”和“织物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原纱强度(比值)可用来定量比较分析和评估各碳纤维纱线的缝编织造工艺差异性。
关键词碳纤维,缝编,工艺,评估
中图分类号:TS155
DOI:10. 3969/j. issn. 10072330. 2014. 04. 014
Analysis and Assess Technology of Difference of
Carbon Fiber Stitch-bonding Process
YANHongbin
ANMingkang
WANGJian
JIXuesong
LIU Shengli
(Aerospa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Materials&Processing Technology;Beijing100076)
AbstractThe visible difference of stitch-bonding process between China-made carbon fiber and TORAY carbon fiber has been made clear by way of fabricating its stitching fabric. Some parameters and measure methods has been chose to analysis quantitatively the influence on the hairness index of carbon fiber, including carbon fiber, yam-guid-ing material, yarm-guiding structure and yarn-delivering mode. The results shows that haimess of carbon fiber is pivot al to stitch-bonding process. The paper attempts to give some references to evaluate and analysis quantitatively differ-ence of carbon fiber stitch-bonding process, and to modify china-made carbon fiber.
Key words Carbon fiber, Stitch-bonding,Process, Assess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产碳纤维的研制开发进展迅速和规模化生产逐渐加快,国产碳纤维品种系列及其规模已逐渐形成,以单丝和预浸料中间体为主的国产碳纤维的应用,有效验证了一些国产碳纤维的主要力学性能已接近或达到进口碳纤维的相应水平。但是,在开展国产碳纤维织物中间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过程中,发现国产碳纤维在织造过程中存在易起毛、易粘连、
收稿日期:2013-12-17
基金项目:科技部863计划资助项目(2012AA03A201)
易断头等问题,给国产碳纤维织造技术提出了新课题[1],表明国产碳纤维在综合质量上同进口相比还有一定的差异和差距。
缝编织物是在机织物后开发出来的一种新的结构形式的织物,由专门的缝编机采用经编技术将纤维缝合捆绑在一起形成的织物,它是一种高性能定向织物,又称无卷曲织物(Non-crimpfabric,简称NCF)[2]】。本文以碳纤维缝编织物为基础,探讨开展国产与进口
作者简介:颜鸿斌,1972年出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及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E-mail;hongbin_y@sina.com
—89 — 万方数据
宇航材料工艺
http: // www. yhelgy. com
2014年第4期
上一章: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中纤维含量的精确调控 下一章:无预固化衬层成型工艺对界面粘接强度的影响

相关文章

碳纤维单轴向缝编织物及其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研究 GB/T 25040-2010 玻璃纤维缝编织物 ZJM-002-2689-2020 多轴向玻璃纤维缝编织物 T/ZZB 1673-2020 多轴向玻璃纤维缝编织物 DB41/T 162-2018 纺织品纱线异性纤维分级与检验方法 GB/T 38399.4-2019 纺织机械与附件 平型经编机词汇 第4部分:缝编机和缝编装置 碳纤维超薄笔记本外壳注塑工艺的数值分析 现代洗选煤技术工艺流程、设备选型计算、技术检查与经济效益评估实用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