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跨流域调水工程联合科学调度实践与探索

跨流域调水工程联合科学调度实践与探索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65.08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1-28 15:27:38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跨流域调水工程联合科学调度实践与探索 ·水资源·
D0I:10.3969/j.issn.10047328.2016.03.001
海河水利2016.No.3
跨流域调水工程联合科学调度实践与探索
徐士忠,刘学刚
(海河水利委员会引滦工程管理局,天津300393)
摘要:通过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滦工程和相关水系相迹互通的现状,结合滦河流城水库群联合调度的实践经验,尝试通过高层次、大空阔的水资源优化配置、联合科学调度,实现跨流城调水工程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联合调度;水库工程;跨流城;水资源;优化配置;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TV213.4;TV68 1概况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南北差异较大,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尤其是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提高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供水保障率、增强水旱灾害的防御能力,我国先后建成大型、特大
型调水工程,以缓解区域水资源不均衡的状况。 1.1引滦工程
20世纪70年代,国家为缓解京津冀地区水资源
的紧张局面,决定修建引深工程。引深工程是深、海河间跨流域引水工程,以滦河潘家口水库为龙头,经过大黑汀水库调节后,通过引滦人津输水工程、引滦人唐输水工程,为津、唐两市提供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滦河下游农业灌溉用水,结合供水为华北电网调峰及事故备用发电,引滦工程的建设为确保滦河下游防洪安全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保障。
引滦工程自投人运行以来,截至2015年底,已累计实现供水389亿m。其中,向天津市供水181 亿m,向唐山市供水46亿m,向滦河下游供水162 亿m。
1.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为缓解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状况,经过50年的论证研究和勘测规划,2002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确定了分别在
收稿日期:2016—04—25
作者简介:徐士忠(1960一),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
工程运行管理、水资源管理和水库联合调度管理工作。
万方数据
文章编号:1004-7328(2016)03-0001-03
长江下游、中游、上游分为东线、中线、西线3条调水线路向北方调水,南水北调工程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供水格局,总调水规模448亿m
工程已于2014年12月12日建成通水,通水1年
来累计供水达21.7亿m,工程运行安全平稳,水质稳定达标。工程惠及北京、天津等10余个大中城市 3800多万人,提高了沿线城市的供水保证率,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逐步显现。
2联合科学调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明确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是打造新首都经济圈的客观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引滦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两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相继建成,为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形成了京津冀地区(以下简称三地)互通共济的供水新格局,使三地水资源一体化联合统筹更加迫切。
2.1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三地的水资源保障提出了
新的要求
京津冀相互毗邻共性很多。一是三地大部分区域同处于海河流域,地理上相连,水系相通,具有明显的同气候特征,同丰同枯。二是三地同属严重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为176、111和307m,仅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5%~13%。三是当前三地水资源、水环境的现状决定了任间一地都无法独立解决水问题,迫切需要三地之间加强协作,突出
上一章:杨湾桥水库均质土坝除险加固防渗处理 下一章:靖会工程总干五泵站更新改造设计

相关文章

跨流域调水联合调度研究 跨流域调水工程突发水污染应急调控关键技术与应用 跨流域调水与水资源管理 跨流域调水工程突发事件及应急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的水权水市场研究 跨流域调水与区域水资源配置 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标准及补偿方式研究 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网络配置研究:以南水北调东线为例 [李红艳 著]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