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2卷第10期 2016年10月
·设计与研究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GANSU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TECHNOLOGY
Vol.52,No.10 Oct.,2016
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标准及补偿方式研究
王聪1.刘建林1,2.王静1.黄向向1
(1.商洛学院,陕西商洛726400;2.西安理工大学,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通过分析跨流城调水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的必要性,依据水资源生态补偿费用构成特点,从直接补偿与间接补偿两个方面建立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并以建立合理、高效、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为目的,结合现有生态补偿方式的优缺点,创新生态补偿措施体系。以此推动跨流城调水工程生态补偿领城的进一步发展,可为生态补偿的实践提供理论性支择。
关键调:水源区;生态补偿;补偿方式
中图分类号:TV68;F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144(2016)10-0028-04
我国水资源分布具有时空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的特点",实行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地域间水资源分布不均,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举措。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一方面解决了受水地区因水资源缺乏难以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性发展问题,另一方面又因需要水源地区减少水资源用量并提高环境保护与生态涵养标准而对水源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一定制约,因此,如何平衡受水地区与水源地区的协调发展就成为国家在推动共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分析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地域特征可知2,跨流域调水受水区多为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而水源区多为经济较为落后地区,为保证缺水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间的科学、协调发展,实行地区间的横向水资源生态补偿愈来愈成为学界、民间与执政者间的共识。关于跨流域调水水资源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基于水权理论与环境保护的必要性,诸多学者已经做了大量探讨-,且国家政策也予以了明确规定,如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就首次明确提出加快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目标。那么,该如何进行水资源生态补偿,建立什么样的生态补偿标准,通过哪些方式来进行补偿?这些问题就成为水源区与受水区关心的焦点,也成为推动跨流域
收稿日期:2016-09-07
调水工程建设的关键。
生态补偿标准模型的建立
生态补偿是由受水区对水源区出让水资源使用权,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并由此引起的水源区发展损失进行的补偿"。因此,文中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水源区进行生态保护涵养而发生的水源地环境保护投入、扶贫开发项目投入、产业结构调整投人、当地居民增收项目投入等直接补偿费用,另一部分为水源区为涵养水源所失去的发展机会成本与经济建设发展机会红利的获得等方面的间接补偿费用,其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如图1所示。
水源地保护(X,)扶贫开发项目(X,)
水资源生态补偿费用(M)
值接补偿费用(DC) 间接补偿费用(IC)
产业结构调整(X,)当地居民增收项目(X)
机会成本损失(Z)经济红利损失(Z) 生态改善效应(Z,)
图1生态补偿标准模型
000
学院科技项目(13SKY003)
作者简介:王聪(1988-),男,陕西周至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与水利经济,E-mail:junzhaicun1988@163.com。
· 28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