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基于地统计学和小波理论的水文时空差异性研究

基于地统计学和小波理论的水文时空差异性研究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21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18 16:43:47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基于地统计学和小波理论的水文时空差异性研究 ·技术与应用·
D0I:10.3969/j.issn.10047328.2016.03.011
海河水利2016.No.3
基于地统计学和小波理论的水文时空差异性研究
张建龙
(山西省水利建设开发中心,山西太原030002)
摘要:为研究河库水系连通区之间的水文时空差异性,以提高水供求调控能力,利用地统计学和小波理论,以黄河流城来水区和海河流城萍沱河阳泉供水体系受水区为对象,研究其水文时空差异性。结果表明,来受水区降水量变异函数在各方向空上均具有较强的自相关性,空间变异尺度都很大,其变异主要是由特定的地理位置分布引起的。来受水区径流量丰桔遭遇比重较大,可达33.6%,两区径流量周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具各形
成丰枯调剂、水量互补的条件,来水区可作为受水区的调水水源区。关键调:降水量;径流量;时空差异性;水系连通
中图分类号:TV11;P933
文献标识码:A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在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构建基于河库水系连通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成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山西煤长水短,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其独特的地形、不同区域间的水源条件、河流水系分布以及相关工程布局条件为河库水系连通的水资源调控奠定了基础。目前,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水系连通进行了研究,崔国韬、王中根、左其亭、窦明、李原园、夏军等-从水系连通发展沿革、基本理论、体系框架、特征和利弊以及存在若干问题与挑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由于河库水系连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在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于其理论的研究刚刚起步,目前还未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技术体系。基于此,笔者以黄河来水区和海河流域涛沱河阳泉供水体系受水区为研究对象,研究连通区降水量和径流量的水文时空差异,以期为连通区水
供求调控提供指导。 1研究区及基本资料
对于降水量时空差异性,以黄河流域上游水源区(下河沿站以上流域)和淳沱河阳泉供水体系受水收稿日期:2016—03—10
作者简介:张建龙(1981一),男,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资
源规划与管理研究工作。
万方数据
文章编号:1004-7328(2016)03-0028-05
区为整体,研究来受水区的降水量特征、空间变异及空间分布格局;对于径流量时空差异性,以黄河干流头道拐和漳沱河南庄、济胜桥站径流量为基础,研究其径流序列的时空差异性和周期性。
各站水文资料为1956一2012年共57年系列数据。降水量资料包括:①黄河流域来水区为黄河沿、唐乃亥、玛曲、兰州、安宁渡和下河沿;②薄沱河阳泉供水体系受水区为上永兴、王家会、芦庄、界河铺、济胜桥、豆罗桥、南坡、南庄、会里、罗面咀和阳泉。径流量资料包括:黄河来水区为头道拐站,薄沱河阳泉供水体系受水区为南庄和济胜桥站。
2水文时空差异性理论 2.1地统计学法
地统计学是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为主要工具,研究在空间分布上既有随机性又有结构性或空间相关性和依赖性的自然现象的科学。现代地统计学已广泛应用于空间域或时空域自然变量的定量化描述,如空间变异和结构分析、空间预测、空间模拟等众多领域。水文信息的时间特征参数反映了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基本统计规律,参数本身虽然不是自然现象,但随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视为区域的变化量,水文信息参数在空间上的差异性可以代表其变异情况。因此,笔者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水文特征参数空间差异性。
上一章:京津冀区域重要水源地保护的思考 下一章: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在嘉陵江堰塞湖风险等级评估中的应用

相关文章

基于共振解调和小波分析方法的轴承故障特征提取研究 基于聚类和小波变换的多光谱图像压缩算法 区域能源消费行为的时空差异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基于场景理论的我国城市择居行为及房价空间差异问题研究 基于小波:分形的结构损伤检测理论与技术 基于小波理论的活塞制冷压缩机故障分析 水文统计理论与实践 基于物联网的时空连续多元信息获取布局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