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建设与设计
ConarwraisBesignFowyer
拱北八角顶的内蕴分析
InstrinsicAnalysis AbouttheOctagonalRoof ofQubbah
李泰岳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89)
LI Tai-yu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China)
【摘要】以回族的苏菲圣基建筑一—拱北的八角顶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入角项的形制、构造,综合分析其成因,并探讨装饰以及细部问题,从而挖据其所体现的回道交流的特征,以此为基准,遗而试探导"文化借先"模式在入角项中的具体表现,其折射出的是一种在因汉民众之间进行的具有草根性的两种文化间的对话。
[Abstract ]The research object ofthis paper is the Sufi's holy sepulcher ofthe Hui nationalitythe octagonal roofofthe Qubbah. By describing it's shape and structure,giving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its cause anddiscussing the decoration and detail,so as to dig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Islam and Taoism.Taking this as the standard,and then try to explore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cultural borrowing model.It reflects a kind ofa dialogue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 of grassroots groups between Hui and Han nationalities
【关键词】拱北;八角项;益项;回道对话;文化借用模式;民众交流
[Keywords JQubbah ;octagonal roof;skull; dialogue between islam and taoism; cultural borrowing model;communication of grassroots groups
【中图分类号】TU2:TU231
【文献标志码]A
[DO1]10.13616/j.cnki.gcjsysj.2017.08.003
1引言
“拱北"一词源自阿语调汇Qubbah,结合音译与意译。在我国回族的语境中是指苏菲教派导师(太爷、老人家)的陵墓建筑。通常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外观.同时保留核心的伊斯兰元素。
拱北建筑通常以八角亭式墓庐与前殿为核心。往往包括道堂、礼拜大殿等其他建筑构成建筑群。八角亭墓声的顶是拱北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加深对盔顶这一军见形制的认识,更可以了解到许多关于中国
【作者简介】李泰岳(1994~),男,甘肃兰州人,在读硕士,从事外国文学研究。
26 万方数据
【文章编号】1007-9467(2017)08-0026-04 内地的苏菲的特点。
研究对象与主题 2
本文主要分析八角顶的形制及其产生确立的方式,并尝试探讨这种独特的墓庐形式中中阿(中国和阿拉伯)两种元素的分布以及苏菲与道教的交流。从中概括出“文化借壳“及回汉的民间对话两种方式。
“文化借壳”这一概念,笔者借自宁夏社会科学院马平研究员一篇文章的名称"。文化具有多元性,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而“文化借壳“则是指一种文化传播到另一种文化为主的地域后,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社会而进行了一定的调试。在外部表现上借用了另一种文化的内容,而核心的内容仍很完整地保存着。这与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