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9卷第10期 2012年10月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LIN INSTT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文章编号:1007-2853(2012)10-0031-05
多模态政治漫画语篇的意义构建
吴玉花
(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Vol. 29 No. 10 Oet.2012
摘要: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使得从新的视角有效解读多种符号组成的语篇成为可能,运用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图像分析语法框架探讨-则政治漫画的多模态再现、互动、构图意义的构建,旨在证明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的解释力。分析表明: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上发展起来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架能够为政治漫画的语义构建、创新和理解提供→个新的理论平台。
关键调:政治漫画;多模态语篇;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
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志码:A
新媒体时代的话语具有多模态性的特征,组成话语的模态不仅包括书面语言,还包括图像、声音、姿态等符号。早期的话语分析集中在使用一种模态的单模态话语,针对文字层面进行分析,因此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新媒体时代多模态话语的阐释和理解。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兴起了多模态话语分析。这种方法不仅为解读由多种符号组成的语篇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而且有助于读者了解不同模态如何共同作用构成意义,达到意义潜势,从而提高人们多模态话语的赏析能力。 2003年,李战子[1]首先将该理论介绍到中国,之后许多学者如朱永生[2]、张德禄(3]、胡壮麒[4]、王红阳[56]、韦琴红[7]、夏日光[8]等对此作过探索和研究,利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来识读视觉诗歌、广告、海报、电影及舞台表演等等,多模态语篇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但是这些研究有些侧重理论探讨,有些注重图像分析,对文字与图像如回在语境中共同构建意义,以及多模态漫画语篇意义的构建涉足较少。
政治漫画是图像和语言文字这两种符号相结合的一种视觉模态语篇,属于多模态话语的范畴。政治漫画通过图像和语言两种符号共同协作构建意义,从而创造出一个完整的语篇和交际事件。本文拟以功能语言学理论和视觉语法为基础,以互联网政治漫画为例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以提高人们多模态话语识读能力,并且为观看者赏析
政治漫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政治漫画的语类特点
政治漫画作为报刊漫画上的一种常见形式由
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754年所发表的呼吁要求美国各殖民地“要么加入联邦,要么死亡(JOIN,OrDIE)的漫画”[1](97》。政治漫画是一种新闻评论形式,它以国内外政治问题或事件为核心,以影响公众奥论或生动地描绘新闻事件为主旨,一直被认为是促进民主发展的功臣和测定国家民主程度的试金石。
政治漫画是一种“图像语言”,政治漫画通常
作为报纸社论部分的插图,以图像为主,文学为辅,文字进一步解释图像,并引导读者对漫画做出作者所期望的认知,使读者和作者在某一方面达到情感或立场的共鸣。和一般语言系统相比,政治漫画更具形象性、生动感和表现力,因此更容易得到社会大众的理解和欣赏。
政治漫画具有强烈的正义感。政治漫画评论社会,批判、揭露丑恶的社会现象,反映并影响公众思维的基本方向。通过醒目的、原创的或幽默的方式来浓缩现实并将其呈现为可笑的、愚意的、荒谬的、想像中的场景,从而解释复杂的、令人困感的政治现象。政治漫画本身所具有的正义倾向
收稿日期:2012-06-12
作者简介:吴玉花(1979-),女,四川合川人,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分
析方面的研究。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