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大视野
传源南环境 1CN1-72720
生物法防治有害赤潮的研究进展
黄琳
(九江职业大学江西九江
332000
摘要综速当前国内外有害赤的生物防治技术及其研究进展,并预期生物法将成为未来末潮防治的主要途径。关据词办游
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X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064(2011)04-0107-03
有害赤潮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性海洋灾害,其造成的环境和经济间题日益严重,因此寻求有效的赤潮防治途径势在必行。有害赤潮的防治研究目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预防,即在掌握赤潮的生消过程的基础上,从源头上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引发赤潮的诱因,以达到防止赤潮发生的目的;二是治理,即赤潮发生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损制赤潮生物的生长、扩散以及有毒物质的排放,降低其危害。防治对策的实施中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有害赤潮的预防
防范赤潮的最好办法是尊重自然规律,加强生态观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控制沿海工业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待别是要控制氮、瞬和其它有机物的排放量,以避免海区的高营养化,起到减少赤潮发生、发展和降低损失的作用。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改善水质和底质,通过相关的法规限定赤潮生物种跨区传播。总之,赤潮的预防主要是利用人力消除形成赤潮的生物诱因,物理诱因和化学诱因,防止赤潮的爆发。此外,为迅速有效地解决赤潮问题,组建赤潮防治信息网络、建立赤潮防治数据库也是十
分必要的。目前对于赤潮的防治,基本上还是以防为主。 2有害赤潮的生物防治
近年来在赤潮多发国家和地区,众多专家、学者在灾害性券潮防治措施方面进行大量的室内和现场研究工作,探索了多种防治措施,归纳起来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由于采用生物方法防治赤潮具有方法简单,对环境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方法,所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了赤潮的生物防治技术。
所谓生物方法防治赤溯即是通过其它生物(滤食性贝
类、大型植物、藻类、细菌或病毒等)与赤潮生物之间的拮抗或抑制作用来防治赤潮的方法。通过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
将赤潮生物防治的方法按所用生物的不同概括如图1。 2.1微生物法
2.1.1利用真菌抑制微藻的生长
一些真菌可以释放抗生索或抗生素类物质抑制藻类的生长。青需菌能分泌青霉索,青霉素对藻类有很强的毒性,当浓度达到0.02μL/mL时,就足以抑制组囊藻Anacystisnidu-
作者第介:黄琳(1981~),女,项士,研究方向为水污象控制工程。
泰黑生物防格力法
蒙生物达
细角良满市
强类
利用薪物间的括抗件用博M小满T物的TK
在技作
充争有限行容益分混排准活件物质
用
竞争行除资养益或光照分率神间相定物质
利用酶泽动物或海洋建食性动物去降本期中物法图1赤湖生物治理方法示意图
lans的生长")。Jerkins等(2从一种还未签定的丝状真菌中提取了3种能抑制海洋微藻一杜氏(Dunaliellasp)生长的物质,效果基好。Van.Donk和Ringelbergi在冬季及早春的硅藻水华中发现有壶菌寄生。其中浮游接根壶菌Zygorhizidium planktonicum对美丽星杆藻(Asterionellaformosa)有很强的寄生溶藻作用,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它在美丽星杆藻中的寄生和紧殖使该兼的生长受到强烈的抑制并可导致该藻引起的水华的消失。
2.1.2利用病毒抑制微藻的生长
Fuhrmani*指出病毒在海水表层的浓度高达10"ce11·L-造成了海洋细菌与蓝藻宿主的高致死率和初级生产力的下降。因此病毒或VLPs(病毒性粒子)在浮游生物群落演替中可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些病毒或VLPs有"专一的宿主”,可以特异性地感染亲缘关系近邻的一些藻3,这类病毒可用作转移致死基因的载体,杀死有害或不需要的藻类。 Proctor和Fuhrmanl6i等认为病毒或病毒粒子(VLPs)通过溶解藻细胞导致微藻群落的消亡,是海洋生态系统潜在的重要调节因子。日本的Nagasaki等(7研究也发现赤潮异湾藻病毒(Heterosigmaakashiwovirus,HaV)的纯系01(HaVO1)能专
性地去除赤潮异湾藻H93616。 2.1.3利用细菌抑制微藻的生长
细菌对藻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细菌吸收藻类产生的有机物质,并为藻类的生长提供营养盐和必要的生长因
107
2011.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