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大规野
太湖流域氮磷零排放浅谈
汪俊
(福州阀涵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江苏苏州215000)
转源南环境 8819722
摘要《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已实施多年。对条例在实际工作中逐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氮磷零排放太湖流城
中图分类号:X524 1从管理角度上分析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064(2018)05-085-01
距。①因为有机态的氮磷不能完全转化为无机态的氮磷,导
(1)项目性质。对于在规定区域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含有氮解废水排放的项目,对保护环境是有利的,执行中也是明确的。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必定需要跟着市场需求进行技术更新,否则就要被淘汰或者搬离保护区,此要求可以达到逐步将排放氮磷污染的企业和项目搬离保护区的目的,从而减少氮磷排放量。对于不需要技术更新和扩大产能的企业,也可起到保持现状,不增加污染排放的目的。
(2)行业范围。对已明确行业应按规定执行。但对于未明确的行业,是否依照执行,暂无相关依据。如:食品加工、肉制品冷藏、机加工、生物医药研发、实验室等项目,实际生产过程中会有少量氮磷废水产生,是否需要做到不排放氮磷?
(3)废水类型。在废水排放类型方面,条例中并没有具体明确。正常情况下,项目废水类型分为:生产工艺废水、生产辅助废水以及生活污水,这些是都要限制,还是部分限制?
(4)排放去向。在项目氮磷度水排放的去向上,有直接排人纳污河体、接入城镇污水管网这2种情况,是否都要限制? 2从技术角度上分析
(1)废水中氮磷的来源。氮磷污染主要来源应为原辅材料中含有氮磷物质,但在实际中,即便在原辅材料中不含有氮磷物质,但使用的自来水本身也含有少量的氮碳,因此项目生产工艺只要涉及用水,就必定导致废水中含有氮磷。即使自来水中的氮磷很少,数值达到未检测出忽略不计,但部分企业的生产需要RO纯水,而在RO纯水获得的同时,系统会产生RO浓水排放,其氮磷的浓度要比自来水高,自然也会检出氮磷指标;还有用做循环冷却的自来水,经循环使用后定期排放的水,氮磷浓度也是会被浓缩增加。在实际工作中还会经常遇到:生产原辅材料中不含氮磷物质,但因原辅料在生产、运输过程中表面沾有含有氮磷的油污、杂质,经与水或药剂接触后进入排水中;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常规的混凝沉淀工艺往往会添加PAM聚丙烯酰胺),药剂中就含有氮等;都不可避免有氮麟的存在。
(2)氮磷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目前对于氮磷"零"排放的常规深度处理工艺是:预处理+RO膜+蒸发。预处理主要是降低有机污染,将水质尽可能做到只含无机物,再通过 RO膜将无机物浓缩,清水外排,然后利用蒸发工艺对浓缩的无机物进行蒸发结晶,冷凝水外排,结晶的盐委外处理;上述工艺在理论上是可行,但实际工程中完全实现还是有一定差
致RO膜浓缩液中存在有机态氮磷物质,RO膜净化后的清水,其中也会存在有机态氮磷物质;RO膜的浓缩液经过高温蒸发时部分有机态氮磷会与水汽进入冷凝水中;②RO膜的对无机氮磷、有机氮碍的浓缩效率也是有一定范围的,不同度去除效率也是不同的,100%完全去除是不现实的。
(3)氮磷废水委外。对于废水排放量少的企业,可以直接委外处理;对于废水量大的企业,那就需要浓缩后再委外,否则在成本上是不可行的。此种方式短期内是可行的,但从长期考虑是不可行的。接收氮磷废水的企业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异地处理管理要求高,运输成本高,而且此方法属于污染转移,不是解决间题的有效办法,因此最终也是行不通的。
(4)对城镇污水厂影响。按照区域管理要求,基本要求企业和项目产生的废水必须接人市政管网进城镇污水厂处理后统一外排;而城镇污水厂大部分是以生活污水的水质条件进行设计的,处理工艺以生化为主,对企业和项目排放的接管要求也是参考的生活污水水质。如果所有企业均按氮磷污染因子“零"排放的要求去微,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废水中的 COD、BOD浓度会远低于生活污水,如果做到氮磷“零"排放的度水占污水广来水权重较大时,势必会对污水厂生化工段造成一定的影响,基至可能需要在污水厂的生化工段添加含
有氮磷物质的营养剂。 3建议
制度是为了更好地管理,从面能达到预期目的,不管对于监督机构还是执行单位都是共赢的。在执行中,如果不能有效执行,双方款会对立起来,互不退让,持不下,是大家不愿看到的结果。对于执行单位来说,不能有效执行,那最终只能选择放弃或者骨着违规的风险表面应付:对于监督管理单位来讲,造成不能达成管理的目标。为此,笔者建议:
(1)对于改扩建项目,需要考患从氮磷排放总量上采取“增一减二"政策,在禁止新建的同时,通过改建、扩建的方式,将现有氮磷排放总量逐步削减。
(2)对于行业类型方面,需要考患重点和非重点污染行业区分,以及从规模、排放水量、总量等方面考虑。
(3)对于废水排放类型方面,需考患从含氮磷原材工艺排水、生产辅助排水、生活污水、实验室排水等方面进行区分。
(4)对于氮磷排放去向和浓度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的去向设定一个合理的限值。
作者简介:证债(1981~),男,汉族,江苏扬州人,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和废水废气处理工程工作。
2018.NO.5.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