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源南环境 1E1-72
研究与探讨
议生态危机下的国家主权
黄莉敏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工业文明在为人类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生态危机,严重成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遭到了严重的冲击,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国家主权观。应辨证地看待生态危机下的国家主权,在坚持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对国家主权形式做出适当调整。
关键词国家主权生态危机调整
中图分类号:D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064(2010)06-0020-03
国家主权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在其领域拥有的最高权力。根据这种权力,国家按照自已的意志决定对内对外政策,处理国际国内一切事务,而不受任何外来干涉。其理论发端于 16世纪的欧洲,在布丹、格老秀斯、洛克和卢梭等人那里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从传统上看,国家主权不可转让、不可分割,是绝对的、不可超越的。然而,近年来,生态危机日趋严重。一系列的环境间题对国际社会的冲击和影响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国际问题。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不同的国家和代表基于各自的立场和理念提出了不同的国家主权观。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淡化或弱化国家主权,一是坚持国家主权。
1生态危机下的两种不同的国家主权观 1.1淡化或弱化国家主权观
科学家们指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间题包括:固体废物数量与日俱增;以化学致癌物质为典型的新污染不断出现:噪音增大,生活在城市的绝大多数人受到汽车噪音的危害;大气中氧化物的浓度不断增大:湖泊和江河受有机物污染面造成的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遍及世界各地的酸雨间题;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耕地面积大量减少;野生动物资源进一步通到酸坏;水源危机等等。面对如此严重的环境污染,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在世界各地广泛展开。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行动议程》,敦促世界各国协调行动,共同对付环境污染间题,还人类一个洁净的天空。但迄今为止,环境污染间题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且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恶化。面对全球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一些欧美学者主张限制基至取消国家主权。他们认为,当前的生态危机,究其原内主要在于各自为政的民族国家由于受传统国家主权原则的束缚,在治理环境间题时往往认识不统一,行动不协调,很容易造成国际环境领域的“无政府状态”,从而影响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要
作者简介:黄莉敏(1973~),女,福建体育取业技术学院教师。
切实避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福利的生态灾难的发生,必须对某些过去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权力进行约束,或者将一些权力由其有权威性的国际机构集中掌握。例如,加拿大学者吉姆·麦克奈尔认为,大多数环境问题都是所谓的"国内发展政策"造成的。这些政策的影响,决不限于本国的范围,而是已经涉及其他国家的利益和人类的共同利益。如果继续保持由各国分散决策的方式,不对国际制度进行相应变革,人类很难遗止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科学家预言的环境灾难将很难避免。
1.2坚持国家主权观
不可否认,当代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威胁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没有全球合作,环境问题根本无法解决。但是,由于发达国家在经济、信息和技术上占有优势,许多有关环境的国际制度、规章,条约的起草与执行,乃至许多国际环保决议和各种标准,更多的是代表着发达国家的利益和要求,而不是反映整个国际社会的共同意愿。发展中国家担心发达国家以预防环境破坏为名,行控制发展中国家之实,通追发展中国家接受它们本来不应该接受(至少程度上有别)的环保方案。有关亚马孙森林保护的间题就是一个例证。发达国家以保护森林和大气为借口对亚马孙森林提出主权要求。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说;"亚马孙地区不是他们的,而是属于我们大家。“法国前总统密特朗也表示:"巴西对亚马孙地区只拥有相对主权。"发达国家打着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旗号,宣传地球上的资源是属于人类的,是无国界的,尤其是那些影响人类生存的诸如淡水,森林等不是属于哪一个国家的,大造亚马孙地区"国际化"的奥论,企图干涉亚马孙主权,美国基至组建了一支"保护亚马孙森林"的"绿色部队。发达国家也在出于结构调整和降低环境费用的需要,不断将"夕阳工业” 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进行"环境侵略”。西方发达国家将这类企业迁入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极大的环境伤害。此外,发达国家还想尽一切办法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垃圾和废弃物,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的危险废物的堆放地
2010.NO.6.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