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研究进展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研究进展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65.83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25 10:00:43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研究进展 传源卤环境 101-72-20
环保技术
具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微污染
水源水研究进展常青霞1王恩革丨赵静2
(1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学院山东淄博250101
2淄博市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5314)
摘要介绍了奥氧-生物活性炭(O,-BAC)工艺及其影响因素,如臭氧投加量,臭氧投加方式,温度,空床接触时间,反冲洗。列举了奥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了类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优势。指出了该工艺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调奥氧-生物活性炭摄污染水源水奥氧投加影响因索
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A
工业化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水环境污染间题已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饮用水厂的水源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导致伙用水的水质变差。据中国2009年的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中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富营养化间题突出。全国重点城市共监测39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其中地表水源地 244个,地下水源地153个,每年不达标水量为58.8亿t,占 27.0%。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饮用水品质的要求提高,臭氧-生物活性炭(O,-BAC)工艺的高效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和致突变物的优势,使其出水安全优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特点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特点是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阴和过滤功能,对水中的致客物与致突变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对水中苯类化合物和小分子量腐殖质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对分子量在500~3000的有机物去除率较高,同时对三卤甲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但一般难于吸附有机大分子物,且使用周期较短。清华大学的陈超等人在研究中发现,活性炭虽然对水中氟化产生的致突物质有去除作用,但并不能有效去除氧氯化致突物质的前驱物。同时单一的臭氧化技术虽然能有效去除有机色度、臭味,还有减少DBP前体的产生,但是出水水质并不理想,去除COD仅为15%左右,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也微乎其微")。面O,-BAC工艺利用臭氧的氧化特性,使水中的难以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变成利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生物活性炭以活性炭为生物膜载体,利用活性炭吸附和生物膜降解去除水中有机物,有效的去除了 DOM和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DB-PFP),活性炭经再生后还能很好的去除水中的有机物。Hoek研究表明O,-BAC工艺连续运行3a仍具有杀虫剂去除的能力,连续运行6a不影响 DOC的去除。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李伟光3)等人在这方面进行
文章编号:1672-9064(2012)05-078-03
了比较系统的研究:O,-BAC工艺中,当进水高锰酸盐指数在 3.6~6.8mgL时,出水高锰酸盐指数都低于2m/L,去除率平均为73%。对出水进行色质联机检测结果发现,出水去除了
绝大部分的有机物和全部的“三致"物质。 2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影响因素
(1)臭氧投加量。臭氧投加量水中有机物的性质决定了臭氧投加量,同时臭氧投加量还与有机物和悬浮物含量等因素有关。对于不同水质,臭氧投加量存在不同的最佳经济投加范围,超过这个范围投加臭氧,不仅会增加设备投资费用和运行成本,而且还可能使COD的去除率有所下降。孔令宇[3]的研究表明,臭氧投加量在2~8mg/L范围内时,AOC-P17,AOCNOX和BDOC分别增加20.9%~85.5%,42.1%~ 158.2%和21.4%~84.4%。AOC和BDOC转化率不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臭氧投加量为3mg/L时,转化率基本达到最大,维续增加臭氧量,转化率有所下降,确定最佳臭氧投加剂量为3mg/L。蒋福春等人4]通过试验研究确定系统优化运行时的臭氧投量为1.5mg/L。苏定江等人5的研究则确定系统优化运行时的臭氧投加量为1mgL。
(2)臭氧投加方式。在含溴原水的臭氧氧化过程中,臭氧投加方式是影响漠酸盐生成量的主要因素。含溴离子的原水在臭氧氧化过程中会产生的漠酸盐具有致癌和致突变性。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的《饮用水水质准则》控制饮用水中漠酸盐最大含量为10μg/L,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漠酸盐的最大浓度为10μg/L。采用相同的臭氧投加量,一次性投加和分次投加生成不同量的漠酸盘,因此优化臭氧投加方式是控制饮用水臭氧氧化过程漠酸盐生成量的途径之一。李继等人6]的研究表明臭氧投加量相同的时候,增加臭氧投加点的数量可以大大降低溴酸盐的生成量。以单点解时投加臭氧的情况为例,采用2个投加点可使漠酸盐生成量降低1/3,采用3个投加点可使漠酸盐生成量降低40%,继续
作者简介:常青霞(1985~),女,山东寿光市人,山东建筑大学在读颈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水处理理论与桂术。
2012.NO.5.
78
上一章:河南省化工行业水污染物间接排放标准制定的思考与做法 下一章:泰州市PM2.5污染现状分析及控制对策初探

相关文章

微污染水源水水质特点及处理工艺浅析 BAF工艺预处理含微囊藻毒素微污染水源的微生物特征 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 平原河网地区微污染饮用水源生态净化 盐龙湖湿地运行与管理研究 全流程生物氧化技术处理微污染原水 CJJ/T 229-2015 城镇给水微污染水预处理技术规程 CJJ/T 229-2015 城镇给水微污染水预处理技术规程 清晰版 “活性污泥-生物膜”处理废水复合生物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