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敏:青藏高原堆积层斜坡的滑坡特征及处治措施研究
D0I:10.13379/j. issn. 1003-8825.2019.01.39
·191
青藏高原堆积层斜坡的滑坡特征及处治措施研究
罗敏
(中铁三局集团桥隧工程有限公司,成都610083)
摘要:以青海省S101省道K359+881~+929段滑坡处治工程为例,分析高原堆积层斜坡的结构特征、稳定性因素对滑坡的控制效应和诱发模式。总结了目前各类滑坡防治措施对高寒地区滑城的适宜性。结合地质综合分析和数值模拟,论述了针坡的清坡机理及时空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青海省道K359+881~+929段堆积层坡受到土体性质、坡体结构及水热变化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在冻融作用下堆积体持续烯动,基雨入渗使堆积体沿基覆面整体滑动,形成浅、深两层滑坡。微型桩具有柔性变形卸载特性,是一类可以优先选择的寒区滑坡支挡措施。
关键词:青藏高原;堆积层滑坡;水热变化;演化过程;微型桩
中图分类号:U416.1*63
0引言
文献标志码:A
由于历史上地质的强烈隆升,青藏高原的地质
构造变形十分强烈,加上气候环境的影响,地震、断裂活动及斜坡前竭、滑坡、泥石流等各种类型的灾变发生频繁且灾害效应显著,使其成为我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灾害点与不同时代地层的叠加统计分析数据显示,青藏高原的地质灾害大部分都发生在第四系地层中[2]。
在第四纪强烈的地壳运动和沉积作用下,青藏高原分布着大面积的巨厚沉积盖层。其中包括
一些
性状各异的地层,如东北缘河流阶地上产泛分布的第四纪红色土状沉积物和泥石流堆积体,东北部西宁一互助地区的厚层黄土,东南缘山区沟谷及山麓地带的第四纪冰川堆积物、红黏土、河床深厚覆盖层及湖相黏土,腹地大面积的第四纪冻土等[3]。
在青藏高原升温的背景下,夏季山区短时暴雨趋于频繁,水热同期的条件组合使得与第四系地层相关的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滑坡是一种在青藏高原上分布广、发生频率高、危害大的灾害类型,堆积层滑坡是主要的滑坡类型之一,并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地区堆积层滑坡的性质(4]。
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滑坡的发育机理与季节收稿日期:20180706
作者简介:罗敏(1984-),男,湖北监利人。工程师,研究方
向:地基变形控制与特殊土路基工程。E-mail: 780516147qq.com
文章编号:10038825(2019)010191=07
冻土滑坡是有所不同的,靳德武等[5]已经作为一类特殊的冻土滑坡进行了单独研究。本文所指堆积层滑坡一般认为发生在季节性冻士区,自前已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工作:谷天峰等(6)指出季节性冻土融化造成边坡地下水富集,加剧了滑坡的形成和解体。吴红刚等7指出青藏高原第三系地层岩性普遍较差,影响了红层斜坡的水热变化过程,为滑坡提供了基本的地质条件。胡瑞林等!"指出根据冰水堆积物不同于期坡积物的形成年代,可以推断出滑坡的演化历史。
上述研究从区别于普通滑坡的角度出发,均指出青藏高原堆积层滑坡的主控因素在于其特殊的水热变化过程。但由于在稳定性分析和防治设计时仍然措用面向一般滑坡的方法和措施,从而导致了一些失败的防治案例[")。因此,有必要对高寒地区堆积层滑坡独特的地质和气候条件、时空演化过程、变形机理及有效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本文以青海省南部山区S101省道K359+881~ +929段堆积层滑坡处治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和勘察结果,分析了滑坡的坡体结构、特殊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效应。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模拟了斜坡处于自然状态和水热耦合的饱和状态时位移场和剪切应变场的分布特征。
在此基础上,将地质判别和数值计算结果相结合,推断和分析了青藏高原堆积层滑坡的演化全过程、滑动机理及变形特征。最后,讨论了此类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