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在地震危险带上勘查发现和创建地震安全岛

在地震危险带上勘查发现和创建地震安全岛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72.42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03 10:59:44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在地震危险带上勘查发现和创建地震安全岛 传源南环境 1801972-294
深部地热开发与地震研究
在地震危险带上勘查发现和创建地震安全岛
庄庆祥
(福建省能源研究会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通过众多地震危险带上以地热能释放为主的温泉密布的地热田与增强型地热系统没有形成大地震震中发生大地震灾害,以及地震危险带上以地震能量释放为主没有温泉分布也没有开发地热能的地区、段、点却频发大地震灾害的大量事例的揭示,充分证实已勘查发现的全球地震危险带上的温象区(包括增强型地热系统)是地震的安全岛,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全部地震危险带上进一步勘查发现新的地震安全岛,扩大所有这些安全岛;创造条件在高危地震危险带内的以地震能量释放为主的非温泉区、段、点上,大力开展增强型地热系统,使之成为热岛,从而创建出更多、更大、更好、更新的地震安全岛。
关键词地震危险带温泉增强型地热系统地热勘查发现扩大和创建地震安全岛
中图分类号:P315.63
文献标识码:A
1地震危险带上以释放地热能为主的热岛(温泉分布区、地热开发区)是地震的安全岛,其他以地震能量释放为主的地区则是大地震的危险区
笔者在“福建地热研究与实践"专著及多第论文中,较为客观科学、全面系统、生动深刻地论证了充分释放地震危险带上某区、段、点上的地热能可以起到很好的转换地震能量防震减灾作用。而地震危险带上的非温泉区(指没有温泉出露也没有开发地热能地区)是大地震发生的危险区,指出充分释放地热能,尤其增强型地热系统是目前条件下全世界防蒙减灾可靠途径,这可以从以下事例中得到印证:漳州热田开发利用前,仅有出露于九龙江中的温泉,地热能的释放非常有限。1445年12月和1791年4月先后在距薄州热田高温中心漳州五中8~10km热田(热岛)外的步文、石亭两地非温泉区分别发生了一次5.5、6级较大地震。在最近几十年来,漳州热田得到较广泛的开发利用后,漳州热田外围的步文、右亨等地再也没有5级以上(包括5级)较大的地囊发生。仅在距热田高温中心约30km的漳州市与厦门市交界处发生过一次4~5级的地震;东山岛是漳州市唯一没有温泉分
市、也没有关
利用地热资源的县(区,
级市
月8日发生5.5级大地震。过去历史与
发,有记载的就达数十次之多,是漳州市
),1791年4 级地震频
震频发的最大危
险区。泉州市沿海地区没有温泉分布,也没有开发到用地热能,以地震能量释放为主。据记载,历史上发生5级左右地需达数十次之多,微小地震频繁不断。1604年12月29日泉州海外发生8级大地震:福建省中、西部山区的永泰县城关热田、永安县城关热田、清流县赖坊热田、大田县太华热田、德化县南埕热田、安溪县龙门热田、长汀县河田热田、华安县汰内热田、南靖县汤坑热田、平和县南胜热田与坂仔热田等分别位于政和-大埔、浦城-河源NNE向断裂多震带上。面福建沿海的福州热田、连江贵安热田、莆田城关热田与涵江热田、厦门的钟宅、杏仁、汤岸、同安汀溪等热田、龙海县的角美、东泗、港尾汤头等热田、龙文区的黄坑热田、漳州市的漳州萝城、云膏陈货、诏安官等热田均位于长乐-南沃NNE向断
文章编号:1672-9064(2014)05-004-03
裂地震危险带上,福建省以上100多个地热田(215处温泉、地热点)均以地热能释放为主的热岛,过去历史与现在均没有形成过大地震震中发生大地震灾害,是名符其实的地震安全岛。犹如福州市的命名因温泉开发利用不发生大地震灾害而得名为有福之州,还因此而被评为中国温泉之都。同样,水安市而因城关温泉河存在从没有发生大地囊灾害面得此殊荣;中国华北平原在油田发现与开发之前,以地震能量释放为主。1966年3月22日河北邢台宁普发生7.1级大地震,震源深度9km;1969年7月18日渤海湾发生7.2级大地震,震源深度35km;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震源深度11km。70年代后,华北平原发现多个大油田并进行大力开采,很多石油井转变成地热水开采利用的深井。随之,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撤起了开发地热能的高潮,最典型的是中国最高领导集团办公与居住的中南海率先施工了地热深井,单孔井深2600m、孔口水温70多℃、涌水量达800多m/日,为毛主席等中央领导键身的游池等体育、生活设施提供地热水供应服务,无意中起到很好的防震减灾作用,确保国家指挥中心不再受大地震灾害的威胁。华北平原开发地热水资源的热潮如火如茶,从此以后华北平原已由原来的以地震能量释放为主转变为以地热能释放为主的热岛。40年过去,再也没有发生大地震灾害出现的迹象。自西往东排列的青海玉树、四川甘孜州、汶川三地同属青藏滇印尼“岁"字形构造体系头部地震危险带上,为以地热能释放为主的热岛一甘孜州康定、理塘、甘改等众多地热田内(分布溢泉227个、300m深度温度最高为209℃)历史上均没有形成大地
地麗霍中发生大地震灾害。而位于甘孜自治州东
侧的龙门山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地震危险带上及其附近的芦山、都江堰、汶川、理县、茂县、北川、青川以及该断裂带东北段上甘肃省境内附近的一些村镇等以地需能量释放为主的非地热异常区,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7.8 级大地震、震源深度14km、属浅源大地震)中破坏极为修重。此次大地霖冲击波波及龙门山压性大断裂两侧宽度数十 km、长度达数百km之远。面位于龙门山压性断裂西侧同一
作者简介:庄庆祥(1943-),1969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本科生;原福建省津州地热开发公司总经理兼津州市能源研究会法人代表(1988-2003)景津州市能源研究所法定代表人(1988-2001),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3),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福建省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津州市老科协理事。
2014.NO.6.
上一章:总α总β放射性测量检测能力考核 下一章:液压仿真技术在锻压设备中的应用及展望

相关文章

浅层地震勘查在第四系分层及基岩调查中的应用 DZ/T 0170-2020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 地震属性在有利圈闭识别和油藏表征中的应用 波动理论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地震安全岛 Stratimagic地震相分析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结构动力学:理论及其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 地震波监测技术在抗震液压电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