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论坛
国际男子篮球八十年变化特征分析
胡玉利王立镇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军事教育训练系军事体育教研室,山东烟台264001)
-111·
摘要:采用文献查阅、调查访问、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二战后历届男篮奥运会和世锦赛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认为:(1)国际男篮格局演变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各具有三种特征:(2)区域单住稳定优势的形成需要三个宏观条件支荐和三个微观要素支持:(3)在准确自我定位的同时,中国男蓝需坚待采用对内对外两大策略以实现自强,
关键词:男益;变化特征;分析
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走访专家,以二战后历届男篮世锦赛、奥运会男篮比赛获得奖牌的国家和中国男篮为研究对象,以事实与数据为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站在历史的角度探究国际男子蓝球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实力分布等级体系以及空间组合结构并对一定时空范围内区域单位稳定优势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最终落脚于中国男篮的未来发展策略上,以期为中国男篮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国际男子篮球八十年变化特征分析 1.1空间分布特征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篮球运动水平的高低,不能靠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而要看它们在国际赛事中的比赛成绩。男篮世锦赛和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的名次,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国际各区域单位男篮整体实力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从而据此我们可以观察国际男子篮球运动格局的演变过程。本研究为了更客观地揭示区域竞技实力特征,按照国际体育积分统计惯例,将金牌、银牌、铜牌按照5、 3、1换算成相应积分。统计得出,共有21个国家获得积分,积分均
连接起来则构成一个小弧形。这大、小两个弧形区域基本代表了国际男篮发展的重心。
R股
限
附限三
ppnreroiprpe
图1世界男篮国家实力演化曲线示意图
1.2时间演变特征
之前有研究将国际男篮变化格局划分为四个阶段:美洲绝对统治时期(1936-1966年)、三国鼎立时期(1967-1991年)、梦之队称霸国际时期(1992-2001年)、全面抗衡时期(2002年至今)网。然而时至
值为16.1.总体标准差为27.9.表现出较大的离散性,为非正态分布
今日,国际男篮发展有了新的变化,站在新的时间节点上回顾历史
数据。在量化的基础上,本研究根据所得分值,运用系统聚类的质心聚类法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各国家(地区)所属类别,得出如下结果:美国优势明显,属第一层次;苏联、南斯拉夫表现优异,属第二层次;巴西、阿根廷、西班牙为第三层次;俄罗斯、意大利、法国等 15个国家(地区)为第四层次。本研究以历届男篮世锦赛和奥运会比赛获奖成绩转换积分作为划分区域的指标,在系统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将得出的四层类别分别命名为强势区域(简称强域,下同)、优势区域(优域)、良势区域(良域)和中间区域(中域)(见表1),将没有获得分值的其他国家(地区)作为一个区域,命名为弱势区域(弱域)。五大区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际男篮力量势力范固的对比。强域可谓国际男篮分布的重心,对国际男篮的发展贡献最大;优域和良域具备较好的篮球基础,是对强域霸主地位产生冲击的主要力量:中域在历史的某个时期偶尔会打破国际格局的有序性,对当时的格局稳定形成挑战;弱域虽然一直以来在国际男篮实力演变中担任配角,但其发展必然会推动国际男篮的整体发展。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区域内部会存在动态调整,面从国际男篮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国际男篮实力格局五大区域分布呈相对稳定态势。
在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国际男篮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实力演变上呈“二元对立"态势。在国际男篮实力纷争的舞台上,欧洲和美洲是两大主角。在16届男篮世锦赛与18届奥运会比赛中,仅有21个国家获得过奖牌,其中有20个是欧美国家。在积分上,欧洲国家由于在数量上的优势占据着国际男篮的半壁江山,美洲国家则占据了另一半,面亚、非、大洋洲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在国家分布上呈"七国茎断"格局。仅美国、苏联、南斯拉夫、巴西、阿根廷、西班牙、塞黑7个国家就获得了历届男篮世锦赛和奥
我们得出了最新国家男篮实力的演化曲线(如图1所示)。本研究采用最优分割法,选择特征时间节点,将国际男篮实力格局演化走势划分为三个阶段:1936-1967年、1968-1992年、1994年至今。
第一阶段:1936-1967年,国际男篮发展呈“单极扩散"态势。美国作为国际篮球的发源地,发展水平较高,是这一阶段当之无愧的霸主。在此期间美国取得了7金、2银的成绩,无人能与之匹敌。然面,一方独大并不能掩盖国际男蓝发展的扩散性趋势。从篮球发明 45年后的首次登上奥运舞台,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男篮逐步向北美洲的其他国家、南美洲、欧洲、亚洲等区域扩散,国际篮球运动迅速普及和发展。
第二阶段:1968-1992年,国际男篮发展呈"三核收找"态势。随着南斯拉夫和苏联篮球竞技水平的显著提升,国际男篮实力演化结构逐步向三极靠找,最终形成了较为稳固的三足鼎立格局。同时,以南斯拉夫、西班牙、意大利为代表的沿地中海北岸弧状地带初步成形,面南美洲和亚洲则纷纷收缩、结构弱化,从而导致与第一阶段相比,同样的25年间(第一阶段除却1939-1945年的二战时间)国际男篮获得奖牌的地域从4大洲11个国家演变为3大洲7个国家,呈现出显著的集聚性特征(如表1所示)。
表11967-1991年国际男篮积分统计排名一览表
国家分值
蒸
38 33.0
南
美
西
古
2953
36
1
3
31.325.24.32.62.60.9
第三阶段:1994年至今,国际男篮发展呈“单核收拢、多元成长” 态势。1989年4月,国际业余篮联通过一项决议:允许美国NBA球员参加国际篮联组织的比赛,国际业余篮联更名为国际蓝联。从 1992年奥运会开始,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出现在奥运赛场上,美国
运会比赛中100%的金牌,并且集中了76.5%的奖牌数量,在积分统
充共取得7金、3铜的成绩。随着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再次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得到凸显,冷战时期的三强结构重新演化为单核结构
计上更是占据了85.6%的比值,
(3)在地理版图上呈"大、小弧形"分布。获得积分的国家有95% 集中在东欧、中北美、南美和沿地中海北岸四区。若将东欧的立陶宛、俄罗斯,中北美的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古巴,南美的巴西、乌拉
圭、阿根廷、智利在地理版图上连接起来则构成一个大弧形:若将沿地中海北岸的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克罗地亚、塞黑、希腊、土耳其
万方数据
虽然阿根廷、西班牙等国家在短时间内对国际格局形成冲击,但从整体来看,拥有全球最具影响力职业联盟的美国男篮仍然无人望其项背。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NBA在全国际范围内的扩展和影响
使得欧洲、南美洲等一些国家的实力不断提高,与美国的差距也在
日趋接近,国际男篮再次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转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