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科技
国内外景观美学研究综述
·261-
AReviewonLandscapeAestheticResearchat
HomeandAbroad
李雪莹齐童张国庆刘传安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48)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景观美学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对景观美学未来的主要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应该丰富其研究内容,完善理论体系,综合考虑研究区城的整体美学特征、景观敏感点及景观要素本身的特点等方面来确定评价指标,建立主客观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以期为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资源保护及城市空间形态型造等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美学:景观美学:展望
Abstract: By retrospecting main research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landscape aesthetic at home and abroad, the paper analyzed the aeodseeaaaaeesoanaeasaeoeaoxaosreneasasai its contents and improve theory system,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the overall aesthetic features, sensitive points of landscap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elements and so on in study areas to detemine evaluation indexe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of com bining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methods should be set up, which provide reference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of landscape, protection of landscape resource and shaping of urban space form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 Aesthetic; Landscape aesthetie; Outlook
景观作为客观的自然资源,由形状、线条及色彩等属性组成并觉、嘎觉、味觉、听觉等来感知,其中,视觉是美学感受的主要方式之
呈现出不同的美学特征。景观审美是人们对环境的一种需求,对于美的理解,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并且不同时代的人们的审美观也是不尽相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景观环境的审美要求逐渐提高,一些开发项目的建设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及文物保护单位等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及美学价值的景观敏感区的美学环境,人们逐渐认识到景观资源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等价值的重要性。2011年,国家环保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包括了景观美学影响评估这一部分内容,主要针对公路、风景旅游区、库坝型水利水电工程等项目,该导则从评价范围、评价标准、评价等级、景观影响识别、评价因子的筛选等方面对景观美学影响技术评估进行了说明。毛文永认为景观的含义与风景、景色一致,大多数风景园林研究学者所理解的景观一般是美学的景观。Jorgensen认为景观美学不仅具有社会文化价值,还能反映出生态学价值,风景美学和生态美学并不是矛盾或者相互独立的部分,而是最观美学体险不同形式的表达。审美性表征是以景观形式为媒介,以满足作者的意蕴表现与人们的审美需求的意蕴表现方式,当前在景观方面,由于理论研究的不足及传统观念的束缚,对于形式美、意境美、意蕴美等美学内容还存在着问题,这是导致理论研究与景观设计实践中错误与混乱的重要原因,垂待景观美学理论给出理论解答闪。目前,在景观美学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四大学派主要是专家学派、认知学派、经验学派和心理物理学派,评价方法有因子描述法、调查间卷法和心理物理学方法等,专家学派侧重形体、色彩等元素的重要性,心理物理学派强调以群体的普遍审美倾向作为衡量景观质量的标准,认知学派主张从人的功能和生存需要的角度对景观进行评价,经验学涨关注景观的文化价值[7],专家学派主要是由景观规划、生态学及环境学等专业的学者对景观要素及特征等进行评价和分级,虽然该方法属于客观评价,但其评价结果主要依靠专业人士的主观判断,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景观是覆盖面广的、功能多样的、复杂的、综合性的学科,具有经济功能、美学功能、生态功能及文化功能等。景观美学价值通过视
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2008)。
一,一般人所理解的景观主要是美学意义上的景观,即感知层面上的景观。景观美学作为景观质量、景观偏好及景观影响等研究的重要基础之一,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在景观美学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缺乏创新,主观性较大,研究内容需进一步拓展,一套完整的景观美学研究体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1国外景观美学研究
在20世纪的后几十年,基于环境心理学的景观偏好与景观愿知研究主导了景观美学领域的实证研究,该研究主要源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1960年代末,景观偏好被首次提出,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环境和不同类型森林环境偏好上。这些研究主要是运用照片及其他可视化媒介来替代真实环境,对影响人们选择的环境偏好、景观要索及空间形态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此期间,作为审美选择基础的心理过程理论体系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景观美学理论主要包括:橘息地理论,晾望-底护理论,信息-处理理论和格式塔理论等周。根据栖息地理论,生物的审美是趋向于生存的,即对景观的审美偏好最终是为了提升生存质量例,景观审美的愉悦来自于审美主体对有利于其生存需求的环境的体验或感知,良好的栖息地环境特征能激发人们对其直觉的反应,从而根据景观环境能否促进人类生存而对其进行景观评价。自然选择或者人类进化促使人类对具有综望与底护特征的景观产生偏爱,瞻望-底护理论也就是栖息地理论的进一步具体拓展。赚望一底护理论认为人的审美过程就好比人具有双重身份:一个既是“猎人"又是“猎物”。当他的身份为猎人时,希望看到更多的猎物;当身份为猎物时,尽可能不被猎人所看到。这说明人喜欢可以瞻望、视野开阔,并且可以掩赋自我的自然环境,Appleton认为这是人审美的一种本性体现叫。除了阿普尔顿的晾望-底护理论外,最有影响的景观美学的生物基础理论是由环境心理学家Kaplan等提出的信息-处理理论,总结了对偏好研究和信息一处理理论开创性责献的最初阶段,他们认为最观元素及其组合方式是影响人们自然环境偏好的重要因索,审美反应在人们行为中起向导作用,根据其与人们的需求和目的的兼容性来说,引起这种反应的原因是对环境的评价人类的认知过程不仅仅是对信息进行的刺
作者简介:李雷莹,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硕士生,从事景观影响研究,
通讯作者:齐重。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