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论坛
福州市生活垃圾消纳发展情况
林良惠
(福州市红庙岭垃坡综合处理场,福建福州350024)
5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堆圾量急剧增加,垃圾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害之一,面对垃圾污染的严峻形势,各国各市部对解决成市生活垃圾污染与防治给予了高度重视。福州市生活垃圾处理从简单的郊外堆放到有序的卫生填埋再到综合处理利用,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达到了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的。
关键词:生活垃圾;简易堆放;卫生填埋;楚烧;综合利用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
择卫生填埋作为第一期工程,再逐步建设楚烧等工艺,以达到垃圾
活垃圾量也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增长,垃圾成分日益变化。世界上许多城市被垃圾包围,我国也不例外,城市生活垃圾不仅已经成为当前世界性的严重公害之一。面对世界性城市生活垃坡污染的严吸形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解决城市生活垃圾污染与防治间题给予了高度重视,
福州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是福建省省会城市。它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东经118°08° ~120°37',北纬25°15°~26°29°之间,其海拨多在600~ 1000米之间。全境面积1196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4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常住人口217万人。近几年.随着城区的不断扩大,人口总数不断增加,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也急剧增加,仅福州市五城区生活垃圾产出量从2007年的日均1900吨,急剧增加到2014年的 2800多吨。垃圾产量及成份的变化势必导致垃圾消纳处理方式的改变。福州市生活垃圾处理从无到有经历了几个阶段。
1民国时期
从资料中可知,福州在民国时期,环卫设施及其简陋。街道清扫用扫量,收集垃圾用土箕,转运垃圾用大竹篓挑,垃圾运输只能靠人力。垃圾倒卸多无固定场所,垃圾多由邻县农民进城自行收集,运回农村。后来,在王庄、水部、河下、粪倒楼、台江第四码头、宁坡道等处设有临时垃圾场。由于堆放不当,管理不善,污染严重,多次引起民众公境,垃圾乱倒始终成为一大公害。
2解放初期至七八十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居民生活垃圾由清洁工人以板车运往垃坡场集中处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垃坡场的垃圾多以船只运到农村当肥料。后来有机物含量减少,加上农村用肥改以化肥为主,对垃圾的需求逐年减少,垃圾出路间题遥渐突出。垃圾出路由主要运往农村逐渐改为运往垃圾场堆放为主。从民国时期到七十年代,福州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就是简单的堆放,无任何的无害化处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消纳也从简易堆放向填理埋逐步迈进。1982年开辟了警峰洲垃圾堆放场,征地面积75亩,至1988 年封闭该场。后因垃圾无出路,又继续使用至1995年10月再次封
场。
1985年,开辟了北郊新店七公里猴仔苍垃圾堆放场,占地51
亩围山造场,前后投资60万元。猴仔苍垃圾场位于城区北郊七公里山坳处,海拨80-140米,容量8000立方米。该场1986年6月启用,主要接纳鼓楼区垃圾,1995年10月填满封闭。日
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随着城市的扩大,聚峰洲垃圾场渐趋饱和,七公里垃圾场也已到极限,无法适应日益增加的垃圾堆放处置的要求。许多垃圾严重污染农田、内河,形势十分严,急需筹建新的垃圾消纳场所。1992 年经过多次调研,决定建设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红庙岭垃圾综
减量化、无害化和变废为宝的目的。处理场总占地面积为11000亩,第一期工程以牛润为中心展开,占地2400亩,工程累计总投资1.2 亿元,设计总容量715万立方米,可消纳福州市13年左右的生活垃圾,并设有日处理1000吨的污水处理厂。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总量的增加,城市生活垃圾也大量增加,使填埋场的使用年限大幅减少,这就势必要求我们对垃圾单一的卫生填埋处理方式作出适当的调整。
4二十一世纪
随着国内外费烧技术的成熟,为了更好地实现垃圾减量化的目的,福州市的垃圾处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单一的卫生填理发展为以费烧为主,填埋为辅、综合利用的处理方式。
4.1垃圾樊烧厂:樊烧厂一期于2005年动工建设,2007年9月建成试运行,2008年8月正式投人商业运行。设计处理规模为1200 吨/日,总投资约4亿元。主要工艺技术采用德国马丁公司的 SITY2000逆推式荧烧炉排和半干式烟气净化系统。随者城区的护大,福州市垃圾产量从2008年的1937吨增加到2013年的2539 吨。现又建设处理规模600吨/天的一条垃圾樊烧处理生产线,在建的二期垃圾费烧发电厂力争在2015年7月建成投人调试运行。
4.2二期垃圾卫生填埋场:福州市红庙岭二期垃圾卫生填埋场总设计填埋总库容407万立方米,分两个阶段建设。工程总投资约 1.5亿元,二阶段建设力争2015年12月份建成投入使用.设计日处理量为840吨/天
4.3红庙岭垃圾填埋气体发电厂:主要采用2台奥地利额巴赫垃圾填埋气体内燃发电机组进行发电,年总发电量为1300万千瓦时,工程总投资约4500万元。该项目于2006年10月份动工建设, 2007年11月投人试运行。
4.4红庙岭樊烧飞灰稳定化预处理厂:主要工艺采用"有机高分子整合剂稳定化处理+水泥固化”技术,设计处理规模为60吨/ 日,总投资约1800万元,2011年10月投人试运行。
4.5红庙岭垃圾樊烧炉综合利用项目:主要工艺采用炉渣“预处理+制砖"技术,总投资1969万元,现日均处理炉渣约350吨, 2012年6月投人试运行。
4.6红庙岭垃圾渗滤液处理厂:占地约39.8亩,处理规模为 1500立方米/天,工程投资约1.57亿元,2012年3月开始试运行采用以水质均衡作为预处理工艺,以两级生物脱氮为生化主体处理工艺,以NF/RO为深度处理工艺,污泥处理处置采用机械脱水到泥饼含水率60%以下后人库区填埋的工艺,处理尾水通过专用管道排往城市污水管网。
总之,福州市生活垃圾处理工艺从无到有,从简单到规范,处理技术日益成熟,处理设备日趋完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断提高,消纳处置将越来越科学。
参考文献
[1]http://baike.sogou.com/v755234.htm.
合处理场位于福州市北郊,距市区中心约17公里,该工程于1994 年正式动工,1995年8月峻工,同年10月投入使用。红庙岭垃圾综
[2]杨均.福建省福州市环境卫生志,
合处理场同以前的整峰洲、七公里简易(初级)垃圾填埋场有所不同,是当时国内少有的规模大,设备基本完善,垃圾污水处理能达标的垃圾场。
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本着一次性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