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论坛
·129-
环境因子对造礁石珊瑚白化影响的研究进展及
思考
陈燕李成才显飞飞马军叶风钟教豪陈铭粤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三亚572022)
摘要:珊瑚殖白化是由于珊瑚失去体内共生的虫黄藻和(或)共生的虫黄藻失去体内色素而导致五彩埃纷的研瑚殖变白的生态现象。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期瑚确白化导致了珊期确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并已经影响到全球珊期确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拟对环境影响图子比如温度、溶解氧、氢氮和pH等对造石珊瑚白化的影响进行概述,以期为研瑚礁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酬瑚磁白化:温度:溶解氧:氢氮;PH;期殖保护
珊瑚礁作为海洋最笑出、非常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全球较为根本,海藻可以提供给珊瑚所需的大部分能量。温度过高,珊期
重要服务功能的生态系统。珊瑚确的生物多样性是最丰富的,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及紧殖的场所。虽然珊期确所占的海域不足0.25%,却孕育着超过1/4的海洋鱼类,以及在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上扮演的角色重要。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影
响,珊瑚礁白化现象日益加剧,导致珊瑚礁大面积的死亡,珊瑚确生态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本文拟对环境影响因子比如温
与海藻的共存关系会打破,共生藻就会被珊瑚排出体外,并且珊瑚表面额色逐渐变为白色,如果出现这种现象,则表示珊瑚将要白化或死亡
2.2盐度
珊瑚正常生长盐度范围一般是27%~40%,最佳温度在34%-36%。造礁珊期有一定的抗盐性,如有些珊瑚能够在盐度很高的
度、溶解氧、氨氮和pH等对造礁石珊瑚白化的影响进行概述,以期为珊期确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1全球珊瑚的分布
从世界范围来看,珊瑚礁生物群落分为两个分布区,即印度-太平洋区系和大西洋-加勒比海区系两个海区的石珊瑚无论是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有显著的差别。已知印度-太平洋区系石珊瑚有86个属1000余种,而大西洋-加勒比海区系有26个属68 种,这两大区系分布的珊瑚分别占全球珊瑚礁总面积的78%和 8%。我国分布的造礁石珊瑚属于印度-太平洋区系。我国的珊瑚确主要分布在南海,总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我国的珊瑚礁海岸是从台湾海峡南部开始,一直分布到南海。
2环境因子对珊瑚影响的研究进展
21世纪以来,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不断加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生物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而临灭绝,珊期就是最笑出的代表,珊期白化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生.近海海域珊期礁生态系统出现严重退化。其影响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两个方面。一个是来自人为的,具体表现为海底旅游开发、生活污水的排放、石油泄漏等。另一个是气候的变化,表现为海水温度升高、海洋的酸化、氧气浓度多高,重金属污染等。
2.1温度
在1931年Yonge和Nicholls就提到温度可以引发珊瑚礁白化,这一现象是由于温度升高使珊瑚失去虫黄藻而引起的,当时只是发生在局部的珊期礁区,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重视。直到两年后外国一学者将诱发珊期礁白化因索分为大范围白化和小范围白化以后,人们才更加重视外界因子对珊瑚的影响
王广策、朱葆华等认为珊瑚的生长的最适有一个范围,为 23-28℃,大于或小于范围,珊期会出现白化固其体内的共生藻离开。通过他们的研究可以得知,在室温(25℃)下,只有极少数量会游离出来,而在32℃下,很短的一个时间内,烧杯内的珊期的共生藻不断生长,数量变多,但18h以后,大部分共生藻都从珊瑚里游离出来了。由此可以得出,使珊瑚产生白化的因子中温度是一个的重要因素
海藻减少的原因是海水温度的升高,珊瑚也因为海水温度的升高更易白化。珊瑚美丽的颜色是由海藻默予的,海藻是珊瑚的
的海水中生长。珊瑚很少生长在盐度较低的淡水河口区域。不仅溶氧的降低可以促使珊瑚的白化,盐度的降低也具有同样的效果,在热带地区,常在台风之后,尤其是在靠近河口的地区,由于大量淡水涌人珊瑚礁区,这样使得海水的盐度下降;都市大量排放的生活污水,也可能使盐度下降,而引起珊期白化。珊瑚在低盐度的情况下,会将共生藻排出体外,从面可能引起珊瑚白化。把珊瑚放在淡水和海水各占50%环境生长,那么珊期会在两天内死亡,若将珊瑚置于完全淡水中,那么珊瑚将会在30分钟内死亡。即使将珊瑚放在盐度稍微比珊瑚正常生长盐度低的环境中,珊瑚生长也会受到胁迫,珊瑚的触手回缩,珊瑚颜色变浅。
2.3重金属污染
周洁等(2011)就重金属铜污染对珊瑚的生长影响进行一定的研究,研究表明,珊期共生的虫黄藻密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先上升而后持续下降的趋势,直至珊白化。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对珊瑚毒性影响最大是Cu2+污染,珊瑚白化死亡是因为Cu2+浓度超过珊瑚的耐受范围。通过实验我们不难者看出 Cu2+污繁励迫下所有试验珊瑚的触手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回缩,以此我们可以确定Ca2+污染对珊瑚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而牛文涛等人认为海水中日益增多的悬浮物和泥沙沉降是导致珊瑚礁严重
。覆盖在珊期确的表面的沉积物、不仅影响了班
衰表退的原因之一
瑚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且增加的海水浊度会降低光合作用的效率。朱葆华、王广策等人认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溶氧的降低,鹿角、纽扣、莱莉石3种珊瑚释放的共生藻数目均逐渐增多,白化程度加重,而且只要0.001mmol/L的氢态氢或硝态氢就能使与珊期共生的虫黄藻的释散数目明显增多,并且达到最大释放量。而且,不同宿主对珊期白化也有不同的影响,据研究,珊期共生虫黄藻密度的季节变化与珊瑚的白化也有一定的关系。
2.4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主要包括海洋水体的富营养化及重金属污染等等海水营养化会导致细菌大量繁殖,使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大大的减少,影响珊瑚的代谢和繁殖,严重时导致珊瑚死亡。人们非正当捕鱼使用的氰化物也对珊瑚产生伤害,曾有研究表明极少量的氰化物也会对珊瑚产生破坏作用,能杀死珊瑚中的共生藻氰化物对珊期的这种破环表现为氰化物抑制作用,从而导致珊期白化
2.5细菌感染
基金项目:琼州学院校级青年基金项目(QYQN201324,QYQN201323)
作者简介:陈燕(1983-),女,汉族,海南省昌江县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