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
民用建筑结构构造与抗震措施
丁晓雪
(大庆市东城供水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大庆163000)
摘要:论述了民用建筑设计一般应遵循的抗震设计原则及应采取的抗振构造措施。关键词:民用建筑;结构构造;抗震错施
1梁下的梁垫问题
在《谢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6.2.4条中,对案垫的规定一般均未注意,跨度大于48m的梁下未设置架垫,特别是梁下游构造柱时,有些设计常不设架垫实际上圈架梁构造柱不能代替梁垫,构造柱未接受立柱考虑时,应在架下设置梁垫
架端下设有垫梁时,垫架下彻体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计算,当梁支撑处的砖填上设有垫梁时,例如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梁同时浇筑相互连接的离架等,在梁端集中荷载作用下,这类垫梁将沿本身的轴线方向发生不均勾的变形,并把大案传来的集中荷载在墙体的一定宽度内分布。
当梁支撑处的砖填上设有垫巢时,例如钢筋混麗土离梁或与梁同时浇筑相互连接的周梁等,在梁端集中荷载作用下,这类垫梁将沿本身的轴线方向发生不均匀的变形,并把大梁传来的集中荷载在墙体的一定宽度内分布,引起竖向的压应力,相当于一个弹性地基案的作用。试验表明:垫梁下动体竖向压力分布范围较大。为了简化计算,把压应力的分布取为三角形,并假定分布宽度为雪h0。由此,当垫梁长度大于h0 时,垫梁下翻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可按下式计算:
No+N≤2.48,fbho
中热案
用内上内方资计
非资计生的甲期力 sb热器宽度
2当用921:0, ;8 般使析高一
,学通为热的联土净西报量我通性
三一首作的并性要量海用
2砖砌体壁柱问题
工程科技
条文,但如果尺寸取的太小,地震时很容易受到破坏,也会影响房屋整体抗震能力。局部尺寸过小,采取的加强措施有,增加构造柱,或将构造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加大,也可在局部尺寸过小的靖段内配筋成为配筋砌体,但不能将局部尺寸小的墙段全部改为强筋砼柱,失去构造柱的作用,形成了钢筋砼墙体,使同一轴线上既有碑体请,又有钢筋砼增,地震时受力不均匀,对抗震不利。
6起承重作用的柱不应按构造柱对待
在有些体结构中的柱,明显起承重作用如在两个甚至三个大润口过梁,相连在一个长度为240mm或360mm的墙梁上,墙垛承载力不足时改为钢筋砼柱,此柱应为受力柱,但有些设计对其仍按构造柱对待。应根据所受的轴力大小配镜,并符合承重柱的构造要求。柱下应设置柱垫,将柱所受的轴力均匀地传到墙基上,轴力较大时应另设基础。构造柱与进深梁连接时,梁与柱整浇在一起,节点的约束作用可使柱产生约束弯矩。当进深架的跨度大于66m时,应考虑约束弯矩的影响。
7在砌体结构设计中,底部不设置圈架
在碑体结构设计中,对多层建筑一股±000以上各层都设置了
梁。但有的软土地基,采用整体策板基础或条基时,由于地基及室内外
(1)
高差要求,基础埋层较深,筏板基础项即砌增,该础体地面到室内一层地面高度很高。有的还带有半地下室,在筏板内设置了暗案,在地面处未设置染,从期体稳定的角度考虑,宜设置周案。在板基础内,或条形基础上,不一定要设暗策
8在纵横墙交接处附近,对墙体开洞的要求
多层翻体房屋的各个部分,通过相互连接,达到加强整体性的要求。纵横墙交接处的连接,对多层体结构房屋的整体性影响较大,洞口的开设,使墙体前弱,尤其是纵横瑞交接处的几个同集中,就会成为容易损坏的部位。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6.1.8条要求,在4款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上洞口的洞边距端柱不宜小于300mm,面砖墙的抗震性能不如钢筋砼抗震墙,对其应要求更严,考虑到建筑设计的要
跨度不小于6m的案支撑在240mm厚的砖增上,案支撑处未设壁柱或构造柱,也未采取加强措施。遇此情况,应按规范GB50003-2001. 6.25条的要求增设壁柱或构造柱。
3构造柱受力柱的设计问题
用PM程序计算墙体受压承载力时,如平面输人了构造柱,则程序就考虑了构造柱的作用,按“砖砌体和钢筋砼构造柱组成的组合墙"验算受压承载力,构造柱未按(彻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8.2.8 条的要求设计,不符合要求
4构造柱的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
在谢体结构中,设置构造柱有重要作用,但在具体设计中,常会出现未接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的情况,出现较多的间题是
41设防烈度7度的六七层砖房,设防烈度8度的五六层砖房,在内墙较小的墙垛处漏设。42设防烈度7度,五层及五层以上的砖房楼梯间四角的构造柱设置不全。4.3大洞口的两侧漏设构造柱,在 GB50003-2001.8.2.8条,GB50011-2001.7.3.1条中规定,较大洞口两侧要设加强构造柱,内纵墙和横墙的较大洞口指2000mm以上的洞口,外纵请较大洞口是指大于开间尺寸50%的同日。4.4设防烈度7度的六七层砖房,设防烈度8度的五六层砖房,在内墙与外墙交界处,特别是山墙与内墙交接处漏设。45设防烈度7度的六七层砖房,设防烈度8度的五六层砖房,在构造柱间距超过两借层高的情况出现较多,不符合 GB50011-2001.7.3.2-5条的要求。此条虽非强制性条文,但对提高房至高度,层数接近限值的砖房抗震性能有重要作用,设计时应符合此要
求。
5砌体的局部尺寸过小,超过规范规定
研体的局部尺寸包括:外墙尺端至门窗洞边的距离、内墙阳角到门
边的距离,以及承重窗间墙的宽度。砌体局部尺寸的规定虽不是强制性
求,润口边缘距交接处墙边缘的最小距离宜大于250mm。若有二个润时,洞间距离宜不小于750mm,有三个洞时,洞间距离宜不小于 1000mm,交点处应接较小增操的要求设计构造柱,保证交接处的整体性。
9关于阳台
对阳台的设计要求,在规范中未做规定,但考虑不周时会造成结构不安全。目前住宅设置通长阳台的不少,且长度越做越大。悬挑构件过长、过多,会使建筑物头重脚轻,造成整体倾覆,对下部外墙的平面外弯曲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其挑出宽度一般不大于1.5m,不应设置通长阳台。且累计长度不宜超过建筑总长度的60%,否则应验算整体倾覆及外增平面外的弯曲,并采取加强措施。宽度不小于15m时,板下根部应增加抗竖向地震作用的钢筋
10对底框过渡层构造的一般要求
考虑到过渡层刚度的变化,应力的集中,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7.5.1条中,规定了过渡层构造柱设置的要求,包括截面、配筋和错固等。一般的加强措施包括:在底部框架柱对应位置处应增设构造柱,构造柱的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箍筋间距不大于200mm,纵向钢筋 7度时,不少于4中16.8度时不少于6中16;一般情况下,纵向钢筋应错人下部的框架柱内,钢筋铺固长度不小于35借钢筋直径:当纵向钢航错固在框架梁内时,除满足锚固长度外,还应对框架梁相应位置采取增设吊筋,增设附加筋肪等措施,包括设置必要的抗扭罐筋等
参考文献
[]方青.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有关问题探计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0)
[2]周倩南,傅永彬.结合新规范分析我国高层隔震技术研究现状及新问题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