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论坛
高精度地震勘探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孙京京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安微宿州234000)
摘要:地震勘深技术的发展,转变了人们对地震勘探的看法,但由于区城性地质结构不同,地震勘深所经历的实践方法也不同,引发了人们对地震助探认识和做法上的质疑,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高精度的地震勘深造行细致的研究。本文试图从高精度地震勘探的方法入手,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对勘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高精度地震勘探问题的对策进行论述,以求与同行业工作者达成共识,减少勘测中失误率
关键词:高精度:地助探;问题;分析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来判断地下岩层
来提高分辨率,长时间利用此种技术会造成环节上的丢失和数据的
性质和结构的一种物理勘探方法,其主要应用于石油勘探、天然气勘探、煤炭期探等行业,同时也是地质勘察和区域性地质研究的主要手段。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已经实现了高分辨率期探,主要以高覆盖次数、高采样率、高宽频接收、高颠检波技术为基础,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实现了“四小"的特点,既小道距、小偏移距、小组合基距以及小组内距,这极大的满足了新时期下地震勘探的基本需求,但在高精度地震勘探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间题,需要我们进行深人的分析和研究,以此推动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本文从高精度地震勘探的方法出发,论述了高精度地震勘探存在的间题,并详细的分析了高精度地震勘探间题的主要对策。
1高精度地震勘探的方法 1.1反射法
反射法是高精度地震勘探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主要通过地震波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地质若层的反射来判断地下的地质结构。在地震勘探中利用较强的反射波判断地下每个波阻的变化,如:不整合面、地层面、断层面等,当反射波回传时可测得地下的岩层结构以及相应的几何形态,这与反射波的回传时间以及反射面的深度有关,回一界面下面的反射波以双曲线的关系变化,以此为依据可确定反射面在同一介质的速度,进而对地下岩土性质进行预测。反射波的观测也以多次覆盖为基础,在测试时水平界面下可使得地震波能锻返回同一点,这就极大的提升了多覆盖技术的应用,并且前弱了多次波的干扰,提高了预测数据的准确性,
1.2折射法
折射法又被称之为明特罗普波,是一种用地震波进行折射勘探的方法,当地层的地震波大于覆盖波的速度时,二者的界面会形成折射面,以界角人射的方式顺着波形界面滑行,这种波离界面又回到原介质的地震波被称之为折射波。折射波在高精度的地震勘探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因折射波的到达时间与折射面较为特殊,测试时折射波的时距曲线会接近于直线,以斜率来控制投影折射波的速度,可以极大的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
1.3地震测并
地震测并也是高精度地震勘探的方法之一,其对地震勘探的资料解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地震测并是在并口设置震源,并利用检波器的下沉来测量并内的深度和时间,计算出地层平均速度以及某一深度的层速度。也可通过地震测并来实现反射法和折射法,三者相互联系使得地震勘探的数据更为精确,并且能够为反射法和折射法的数据提供理论依据。直地震剖面测量也是利用地震测并进行反射波的记录,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准确的速度数据,还可以获得详细的地质结构信息
2高精度地震勘探存在的问题 2.1激发间题
高精度地震勘探中应控制激发源的装药结构。近些年,叠加震源和定向震源的勘测方式较多,其主要是利用小药量的高频信号,并以叠加的方式来提高能量,目的是增强下传能量减少干扰因素,随着技术的发展,专业勘探队伍对震源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这就促使勘探队伍改变以往的勘探手段,不能依靠延退叠加震源的方法
失真。所以在高精度地震勘探时要结合定向聚能原理来提高有效波的能量,减少地表对波形的干扰。定量激发的深度会对地震信号造成影响,固此要正确的选择适宜的激发方式。
2.2接收间题
接收间题一直是影响高精度地震勘探的核心间题之一,在勘探过程中要注意接收环节中的两个重要间题:首先要注意选取检波器的类型,测试地质土层时要考虑到检波器的颠率特性,以前只是使用16位的地震仪进行测试,往往造成低频信号占满了所有位数,高频信号根本看不到,而高频检波器更无法接收,目前主要以24位数字地震仪为主,其具备较高的动态范围并且能够适用于高频检波器,从单炮记求来看,信号质量较好,但也存在滤掉低频信号的现象,所以在勘探时要注意传感器对信号的影响,以真实地反应被测信号为基础,有针对性的选择检波器;其次,要注意检波器的理置环境,有些时候检波器的位置较好,但还是会出现榈合谐振间题,这时就需要重新调整检波器,有时遇到海边泥地带或沙漠地区只能进行设备的调整或方法上的改进,这在高精度地震勘探中是不可避免,需要测量人员及时的进行纠正。
3高精度地震勘探问题的对策
高精度地震勘探中受环境和地质因素的影响较多,勘探中要考虑到采集地震资料中干扰波引发的数据失真,同时注意观测系统方位角的范围,以提高信号的质量。高精度地震勘探对资料的处理要求更高,处理技术难度较大,所以在不同环境影响因系下要注意改变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二次定位处理,在海底测量时受环境固素的影响,海流的检波点会产生漂移,这时应利用二次定位技术进行测量,以保证最终剖面的质量;振幅补偿处理,利用球面扩散补偿和一致性振幅补偿的方法解决能量衰减快造成的深浅差异,以便在测量中真实的反映地下岩性变化:静校正处理,在陆海结合处检波点容易漂移,有时会引发扭曲和波形的失真.静校正处理就可以避免这现象的发生,
主要是通过校正浮动基准面,并利用速度分析和利
余校正来进行多次选代,以此促使剩余静校正量被控制在一个采样点范围内:精细速度分析也是高精度地震测量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利用局部速度的不准确位置与加密速度并进,观紧扫描预率和横向速度,并对速度值进行切面监控,对错误的进行修正直到最佳状态为止;宽方位角校正,一般以块状测量为主,此时方位角范围较宽,处理时以方位角校正为主,并且在速度拾取、叠加成像等过程中对离散的能量进行方位角校正,减少大方位角带来的影响,实现测量速度与成像的精细化。
参考文献
[1]泰亚玲,候春函,计平等.东跌凹陷高精度地索资科处理仁[]勘探地球物理造展,2002(2)
[2]胡中平,孙建国.高精度地震勘探问题思考及对策分析[].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37)
[3]熊翁.高精度三维地震工:数据采集[].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9(32)
[4]赵贤正,张以明,唐传章等.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勘深技术与管理[].中国石油勘深,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