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研究

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研究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59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26 17:04:46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研究 ·290-
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研究
程颖慧康绍大段铸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071051)
管理科学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求属于服务业范畴,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过渡的中间桥梁和融合制的角色。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可以雅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提升区城经济竞争力。采用空间基尼系数指标,从行业层面对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状态进行比较分新;采用区信商指数,从区城层面对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状态进行比较分新,发现京津冀各自发展优势。据此,依据现有集聚现状及问间题和京津案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产业空间集聚的研究伴随着“冰山”其中:LQ代表京津翼区域城市i内产业j的区位商;
运输成本等空间因素被纳人到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而快速增多。但大部分学者将研究对象集中于工业或制造业的集聚发展上,很少涉猎对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因具有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非物质性和不可储存性等特性,使得对其的集聚研究缺少可视化的平台,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近年来全球产
E,代表城市i内产业J的就业人数; E代表城市1的所有产业就业人数:
E代表京津冀区域内J产业的就业人数; E代表京津冀区域内所有产业的就业人数。
从表2计算结果来看,2008年-2012年,北京区位商持续提高
7年间上升了15.17个百分点。天津在2008年-2010年持续上升,
业结构发生调整,即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过渡,服务业已成为支
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生产性服务业票属于服务业范畴,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过渡的中间桥梁和融合剂的角色。本文以京津冀经济圈为研究对象,对区域内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进行分析,以期从区域产业集聚的角度推动京津要一体化协调发展,提升京津算区域整体竞争力
1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现状分析
1.1基于行业层面分析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
结合行业研究的目的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采用空间基尼系数作为生产性服务业行业集聚的衡量指标。该系数越大说明集聚程度越高,系数越小说明集聚程度越低。
空间基尼系数(G)计算公式为
G =Z;(S; -X,)2(0 ≤ G ≤ 1)
其中%为1地区某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该产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x;为该地区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
由表1分析可知,2008-2014年,京津冀在交通运输业整体集聚方面均呈现上升趋势,尽管河北省在2008-2011年略微下降,但 2011年后又出现回升。在计算机软件业集聚方面,2008-2011年,北京的极化效应非常明显,造成周边地区天津和河北的相对集聚程度下降。尽管在2011年后天津的集聚有所上升,但河北则出现持续下降趋势。在批发和零售业集聚方面,京津翼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河北集聚优势明显高于京津两地。在金融业集聚方面,京津两地均有所上升,但河北在2011年后开始下降,其原固可能在于京津两城协调发展造成金融业资源流人两大直辖市。但河北省域面积较大,仅从金融业就业人数指标来统计,似平仍高于天津,存在较强的集聚状态。在租赁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集聚方面,北京的集聚优势如同计算机软件业非常明显,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天津在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集聚方面有所上升,但在租赁商务服务业领域的集聚程度持续下降,河北在这两个领域则出现先下降又回升的势头。
1.2基于区域层面分析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
2010年达到考察期内最高值,此后出现持续下降趋势,至2013年下降了36.35个百分点。尽管2014年有所回升,但幅度远小于下降幅度。河北区位商与北京基本呈相反趋势,出现持续下降,7年间下降了13.01个百分点。比较津、翼两地,天津下降幅度比河北大 23.34个百分点。京、津,比较的结果,一方面说明自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其生产性服务业近年来获得迅猛发展.基至呈现区域内极化现象;另一方面,天津、河北区位商的下降,也说明京津冀区域内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分布不均衡,大量资源要系集聚北京,造成天津河北集聚程度不断下降。鉴于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区域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北京“一枝独秀” 的分布现状将阻碍京津翼区域的一体化发展
2京津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生产性服务业在京津区域内部发展不协调
京津冀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优势明显,2009年区域内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占全国的13%,总量水平占到全国的七分之
但从北京、天津、河北各自的生产服务业增加值来看,三增贡献率极不均衡。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在总量及规模上位居代表性省市的第,而天津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水平居于中间位置,最严峻的是河北的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发展条件、发展潜力和产业前景都相对滞后,河北比天津略高的主要原因是面积和人口的巨大悬殊。北京、天津、河北在经济基础水平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模上存在很大悬殊,这跟地区的经济总量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规模相关,地区经济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背景因素,直接决定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和动力,生产性服务业人均产值偏低,占GDP比重不足和从业人员比重低都会直接影响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经济圈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的提高。
2.2京津冀区域分工和协作机制的缺乏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数应
从获取的数据指标来看,北京、天津和河北内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平衡,梯度的存在决定了京津其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协作是十分必要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区域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上海、
本文采用区位商(LQ)来分析特定区域内某一产业的空间分布广州、深圳作为核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形成分工明确的产业集群,实情况,反映该产业的相对集聚程度或专业化程度,当LQ,值越大,表
现了区域资源的最优整合和错位发展。相比之下,京津冀区域基于
明分布越集中,专业化水平越高,在该区域越其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区位商的具体计算公式为1Q=等
(i=1,2,3)(1,2, ***,6)
种种原因未能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和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产业集聚和城市集聚效应无法发挥到最优
3促进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建议 3.1转变观念,加快建立京津翼政府间的协调机制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北省壮会科学基金项目(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城经济空间重构的研究》(课题号:HB15YJ07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程慧(1978-),女,天津人,河北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经济学项士,副教投,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康绍大(1977-),男,河北省青县,河北金融学院校团委书记,经济学颈士,制教投,研究方向:区城财致。段铸(1976-),男,山西繁情,河北金融学院保险系,经济学颈士,副教投,研究方向:公共财致。
上一章:浅谈天然林抚育间伐技术 下一章:楼宇智能化方案评价体系

相关文章

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三期报告 空间集中化战略: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与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 京津冀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研究 区域纺织业发展实证研究:基于集聚、规模与效率 中国制造业集聚与空间分布不平衡研究:基于贸易开放的视角 内蒙古发展定位研究:京津翼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基于分工的视角 京津冀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