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防锈铝∕铝∕钛∕镍∕不锈钢五层爆炸复合过渡接头的研制

防锈铝∕铝∕钛∕镍∕不锈钢五层爆炸复合过渡接头的研制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58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04 11:44:35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防锈铝∕铝∕钛∕镍∕不锈钢五层爆炸复合过渡接头的研制 ·138-
科技论坛
防锈铝/铝/钛/镍/不锈钢五层爆炸复合过渡
接头的研制李堂12庞国庆1吴江涛12冯海龙1
(1、西安天力金属复合材科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2012、陕西省层状金属复合材科工程研中心,陕西西安710201)
摘要:防锈铝/铝/钛/镍/不锈钢五层爆炸复合过渡接头,主要用于防锈铝客器和不锈钢管道过渡连接的作用,但由于其不锈钢和防锈铝的长度比接近1:1,整个管接头的总长度达到120.7mm,直径达到330mm,对于娜炸焊接工艺来说完成这么厚复层的爆炸焊接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并且目前国内无经验可借签,图此爆炸复合工艺的设计显得光为重要。本文通过多次试验不断优化爆炸复合工艺参数,制备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坏料
关键词:爆炸焊接;管接头;防锈铝;不锈钢
1概述
防锈铝/铝/钛/镍/不锈钢五层爆炸复合过渡接头,主要用于低温工程,起到防锈铝容器和不锈钢管道过渡连接的作用,该材料配比方式,主要考不同材料在爆炸焊接制造过程中相互结合的力学性能,充分利用了各不同材料的热传导率的差异,使得五层复合材料成为热传导率梯度材料,有利于所制造的复合过渡接头在熔化焊接过程中热量的传导控制,保证各层材料结合界面的力学结构可靠性。该过渡接头总长度达到120.7mm,最大直径达到330mm,其中防锈铝长度约为56mm,爆炸焊接难度较大,样品图片见图1。国内舰船行业及空气分离设备制造行业大量应用,但主要靠进口,价格十分昂贵,目前在国内该产品尚属空白,此次我们进行该项产品的开发研制,突破防锈铝常规爆炸焊接极限,制备出符合设计要求的过渡管接头坚料
2爆炸复合试验及结果分析
本次研制的五层复合接头是由基板65mm不锈钢SA240 304L,过渡层1.5mm镍N02200,过渡层2mm钛SB265Grl,过渡层 6mm纯铝1100和复层56mm防锈铝5083组成,由于复层防锈铝厚
G00X40 Z-15.064;(向右赶刀) M98P3001;(调用子程序车第三层) G00X40 Z-14.936;(向左赶刀) M98P3001;(调用子程序车第三层) G00 X100 Z100;
M05; M30;
01001(参数编程,循环切削螺纹到33mm)
G00 X40;#100=35.7;#101=95;
N40 G92 X[#100] Z[#101] F6;#100=#1000.1
IF[#100 GT 33JGOTO 40
G0O X40 Z15; M99
02001:(参数编程,循环切削螺纹到31mm)
G00 X40;#10032.9;#101=95;
N40 G92 X[#100] Z[#101] F6;#100=#1000.1;
IF[#100 GT 31]GOTO 40 G0O X40 Z15:
度较厚,天力公司以往经验最厚厚度在20mm左右,考虑到煤炸焊接过程防锈错减薄的因素,本次试验我们设计采用35mm防锈铝分两次爆炸焊接完成,从而达到零件防锈铝总厚度的设计要求。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制备过程中几次关键工艺参数的调整过程。由于基板 304L与三层过渡层的复合属于常规爆炸复合工艺范围,固此前几层的爆炸焊接主要是优化工艺参数,防止界面间出现大量熔化块,造成后续渗透检验出现不合格,最主要的过程在防锈铝与纯铝以及防锈错与防锈的煤炸工艺的设计。
2.1第一次工艺试验
第一次工艺试验的目的主要在于35mm防锈铝的可复性研究,查阅大量资料均无厚复层防锈铝的煤炸焊接信息,因此我们利用平
板法的阿述慈飞板公式:
变换得到装药质量比:R= M99:
a+oRy
0+ 27,127, +V
1
-
03001;(参数编程,循环切削螺纹到29mm)
G00 X40;#100=30.9#101=95:
N40 G92 X[#100] Z[#101] F6;#100=#1000.1;
IF[#100 GT 29]GOTO 40;
G00 X40 Z15; M99;
(1)(2)
(转下页
结束语
结合梯形螺纹的加工特点以及刀具在切前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应用参数进行梯形螺纹的编程加工,能实现程序结构的模块化,增强程序的可读性和通用性,如对系列零件,只需修改相关尺寸。通过实例表明,利用参数进行梯形螺纹的编程加工,可以更好地提高加工效率,缩短加工时间。同时,对于蜗杆等其他形状的大螺距螺纹具
有通用性。
参考文献
[]顾雪艳.数控加工编程操作技巧与禁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0
[2]任国共.数控车床加工工艺与编程操作[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83.
作者简介:朱永焕(1981,4-),女,汉,精贯:河南新多,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级,研究方向:数控技术
上一章:纳米乳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下一章:列检漏风抱闸浅析

相关文章

CB 20091-2012 铝合金-铝-钢(不锈钢)复合过渡接头规范 YS/T 850-2012 铝-钢复合过渡接头 SN/T 3345-2012 废不锈钢中铬、镍、钒、钼、铜、锰、钛、铝、镁、锌、钙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CB/T 3953-2019 铝-钢过渡接头焊接技术要求 钛∕铝异种金属搅拌摩擦焊搭接接头的组织结构 GB/T 8704.10-2020 钒铁 硅、锰、磷、铝、铜、铬、镍、钛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GB/T 8704.10-2020 钒铁硅、锰、磷、铝、铜、铬、镍、钛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GB/T 8704.10-2020 钒铁 硅、锰、磷、铝、铜、铬、镍、钛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