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关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探究

关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探究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6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1-28 16:01:58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关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探究 ·120-
关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探究
高佳玉
(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察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0)
科技论坛
摘要:由于我国地城辽阅,所涉及的地质情况也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就我国目前地质灾害发生情况而言,如果能够进行有效的防治措施,不仅能够降低经济损失,而且能够降低人页死亡率,所以对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累的广泛关注,针对于地质灾害发生的特征以及能够产生的危害情况,进行有效的综合防治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对于灾害意识也有所增强,就社会意义而言,如果能够对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多研究.针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技术方面制定标准,并且能够采取有有效防治措施,这都会带给整个社会无穷的价值回报。就目前发生的地质灾害情况综合分析,针对于危害发生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文就结合我国目前地质灾害
洪灾的加制发生。人工煤破也会诱发岩溶增陷、滑坡等灾害的发生,还有可能引起连锁性的岩溶陷。
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及防治 21主要的施工技术标准总结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最大特点是隐蔽性如抗滑栅、复杂性如抗滑桩
的特征以及危害情况,就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以及施工标准展
+锚拉+挡板+冠梁)和多样性(防治滑坡可采用桩,亦可采用挡土墙),以
开论述
1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
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间题,又称第一环境间题,属自然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称第二环境间题,属人为地质灾害。这此灾害常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加,据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全国5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行为,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地大量挖掘能源所造成的。
1.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固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较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固主要有以下几种:(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剧:(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改乱伐
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1)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
地带,地形高差大的映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3)易滑(坡)岩、土分布区。(4)景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
12期
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判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移滑,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期塌的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采掘矿产资源;(2)道路工程开挖边坡;(3)水库蓄水与集道渗漏:(4)雄(弃)渣填土(5)强烈振动。
1.3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获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泥石流的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不合理开挖;(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弃石;(3)滥伐乱垦。地面增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固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1.4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与地裂缝。目前中国发生地面沉降活动的城镇有70多个,明显成灾的有30余个,最大沉降量已将近3m。这些城市有的孤立存在,有的密集成群相连形成广阔的地面沉降带(区)。造成中国城镇地面增陷原因有三:一是不合理地大量开采地下矿产资源引起的增陷:二是表面岩溶活动引起的期陷:三是大量搏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
15人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析
人为活动加剧或加速地质灾害的发生所带来的危害性大大超过正常状态下产生的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如: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铁道、公路等各种工程建设的开挖,亦经常加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土琅侵蚀、地面增陷与沉降、滑坡、岩爆、泥石流、荒藻化以及坑道通水、瓦斯煤炸等灾害。人工溢伐森林资源,也造成土壤侵蚀、滑坡和滤石流等灾害,并导致
地下工程施工为工艺特点,因此与地基与基础工程和岩土工程具有十分相近或相同的工艺流程、施工工序和施工工法。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主要有:(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现行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如《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8-2006);2各类工业与民用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地基与基础、深基坑、高切坡、地基处理、基础病害工程防治等所涉及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均可参考使用,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防治措施 221做好防治工程设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必须根据期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的成固机制、运动模式、易发性及防治目标制定。(1)根据致灾的成固确定主要防治途径;(2)根据灾害的易发程度、防治目标确定防治工程的强度和工程量。
22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工程措施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现行行业规范,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技术标准及资料分析,国内防治地质灾害的主要工程类型有:排截水工程、支拦挡工程、加固工程、护坡工程、减载与压脚工程及搬迁和避让等。
223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防治措施的适用条件及方式:大多数房后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质滑坡,选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前缘支挡或前方减载护坡等工程措施较为适应;对于中型以上滑坡,应根据工程地质期案资料选择工程防治措施。
2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指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及合理耕教。它具有应用范用广、投资省,能促进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条件,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其效益,根据调查区增质灾害特点和自然经济条件,混石流区,地面增陷区及水十流失区应采取封山育林,退排还林等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经济损失。
结束语
结合本文的分析,可以息结出对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工程是任重面道远的过程,这种耗费较长时间的综合治理项目,是具有社会深远意义的。尤其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技术、方法以及材料方面都口以应用在地质灾害防治施工之中,这必将带动岩土工程地质防治工程进入一个端新的时期。随着人们灾害意识增强,就社会意义面言,如果能够对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多研究,针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技术方面制定标准,并且能够采取有有效防治措施,这都会带给整个社会无穷的价值回报。对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研究工作,是与科学技术稳步前进相互结合的,随着工程技术进步,与社会经济效益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也是紧密相连的。
参考文献
[1吨质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知识出版社,2006
[2)李媛中国岩土工程灾害类型及其特征一基于全国县市岩土工程灾害调查成果分析似中国岩土工程突害与防治学报,2009(2)
上一章:地质灾害防治分区方法的应用研究-以山东省莱州市为例 下一章:地质环境变化与地质灾害减轻战略的有效结合

相关文章

关于数字化制图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探究 关于非标设备制作安装质量通病防治的探究 探究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基本关系 对地质勘探工程中测量方法的问题探究 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意义探究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与分析探究 关于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的探究 关于设备管理与企业发展的高度融合的探究